《十字軍騎士》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波蘭作家顯克微支(1846—1916)的長篇歷史小說。全書分上下兩卷,中心情節圍繞著茲皮希科和尤侖德父女的經歷展開。在一次邊境偷襲中,尤侖德的妻子,達奴莎的母親慘遭十字軍殺害。為了替她報仇,年輕的波蘭騎士茲皮希科向十字軍團使者里赫頓斯坦挑戰,卻遭其刁難和陷害,被國王判處死刑。達奴莎利用波蘭的傳統習慣,及時趕到刑場,宣布他是她的新郎,使他免遭一死。尤侖德為了復仇,也向十字軍騎士展開了英勇的斗爭。十字軍設下毒計,劫持了達奴莎,要尤侖德獨自去認領。他如約前往,不但沒有要回女兒,反受到百般嘲笑和凌辱,被挖去雙眼,割掉舌頭,砍去右臂才被放回。茲皮希科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被折磨得神經錯亂、奄奄一息的達奴莎,她還沒被護送到家,便離開了人世。1410年,波蘭和騎士團大戰于格隆瓦爾德。波蘭軍隊英勇奮戰,很快使騎士團遭到毀滅性失敗。茲皮希科在戰場上殺死了仇敵里赫頓斯坦,實現了報仇的宿愿。
茲皮希科年輕熱情、血氣方剛,富有正義感。他不畏強暴、敢于斗爭,體現了波蘭人民的英勇斗爭精神,不愧為一個反抗外來侵略的民族英雄。尤侖德原是一個威名遠揚的騎士,勇猛善戰,使敵人聞風喪膽。但在經歷了種種重大的變故之后,斗志明顯衰退,甚至親手釋放了他的仇敵齊格菲里特。因為他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遵循天主教“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的信條。達奴莎是一個美麗溫存的少女,她單純樸實,天真無邪,然而卻未能逃脫十字軍的毒手,是一個極為令人同情的無辜者。作者通過對主人公茲皮希科的坎坷經歷和尤侖德父女悲慘遭遇的描寫,揭露了專橫跋扈、兇殘暴戾的十字軍騎士披著宗教外衣,任意踐踏波蘭民族尊嚴,殘害波蘭人民生命等罪惡行徑,歌頌了波蘭人民的英勇反抗精神和正義的斗爭事業,再現了14世紀末到15世紀初波蘭人民抗擊十字軍騎士團,并在格隆瓦爾德一戰取得決定性勝利的光輝歷史。作者善于塑造人物形象,他筆下的人物都極富個性。有的寥寥數筆,略加勾畫,便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如忠實機警的哈拉伐,隨機應變的山德魯斯,正直豪爽的德·勞許等;有的則精雕細刻、濃墨重彩,使其熠熠生輝、光彩照人,如作品中的幾個主人公以及精明謹慎、勇敢剛強的瑪茨科,熱情大膽、活潑可愛的雅金卡等。作品通篇結構嚴謹、情節生動,特別是“懸念”手法的運用,使故事情節波瀾起伏,引人入勝。作品的敘述語言錯落有致,流暢自然,充滿了時代生活氣息,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古代風俗習慣和歷史人物事件。作品的明顯不足之處是通過尤侖德這一形象,宣揚了“愛敵人”這類以德報怨的宗教觀念。
上一篇:《包法利夫人》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十日談》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