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鏈》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法國作家莫泊桑(1850—1893)的短篇小說,諷刺了小資產階級愛虛榮,圖浮華的不良品質。教育部一個小職員的妻子羅瓦塞,她美麗、嬌艷、豐韻,總覺得自己生來是為了過豪華生活的,因而經常感到苦痛。為了參加一次舞會,她向女友借來了一條鉆石項鏈,在舞會上出盡了風頭。不料在回家時把項鏈丟了。夫妻倆一共花了三萬六千法郎買了一串新的送還給借主,結果背了一身債,過著一般窮人的生活。丈夫傍晚替一商人謄寫帳目,夜里替人抄寫材料,這樣的生活過了十年,債是還清了,但人也變老了。一天,她散步遇著借項鏈的女友,訴說丟失項鏈以后的境遇,沒想到友女抓住她的雙手說:“哎喲!我那串項鏈是假的呀!頂多值五百法郎!”
這篇作品寫得既輕松又嚴肅,既富有生活氣息,又不缺少教訓告誡。它通過一件生活中的小事生動地描述了虛榮心的禍害:它不僅腐蝕人的心靈,還會招致災難,帶來物質損失。其次,作者從他的悲觀人生哲學出發,有意強調了偶然性的作用。“生活多么古怪,多么變化莫測,只需微不足道的一點小事,就能把你斷送或者把你拯救出來!”由于偶然因素無法控制,它所引起的后果也就難以預料,人的命運就多少帶有盲目性和神秘性。再其次,這對小職員夫婦不顧一切要躋身上流社會,從弄到舞會請柬到借項鏈,意在說明他們的虛偽人生態度;同樣地,那個女友以假亂真,也是虛偽的表現。因此,這個偶然性的小悲劇中有某種必然性的因素在起作用,那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性質。
小說的突出寫作特點表現在:隨著故事情節的起落,人物的命運不斷發生變化。舞會請柬帶來了有眼淚的高興,借到了項鏈,舞會上博得了眾人的艷羨與青睞,達到了婦女心中認為最甜美的幸福境界。但這一高潮剛到來,緊接著項鏈不翼而飛,結果賠上十年辛酸和終生遺憾。艱難的歲月過去了,卻又意想不到地聽說丟失的那條項鏈是膺品。這真是命途多舛,徒增懊惱、悔恨、沮喪。主人公的遭遇就像一支憂傷的生活詠嘆調,曲雖盡而余音繚繞,難以忘懷,隱約有點被誰捉弄戲謔的感覺。這個“誰”就是作者心目中的上帝。通篇文字筆調都比較客觀,甚至于近乎冷漠,絲毫沒有作者個人的印記。
上一篇:《青鳥》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馬門教授》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