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學·《圣經·舊約》·太后亞他利雅篡位》原文與賞析
《舊約·列王紀下》第11章
亞哈謝的母親亞他利雅見她兒子死了,就起來剿滅王室。但是約蘭王的女兒、亞哈謝的妹子約示巴,將亞哈謝的兒子約阿施從那被殺的王子中偷出來,把他和他的乳母都藏在臥房里,躲避亞他利雅,免得被殺。約阿施和他的乳母藏在耶和華的殿里六年。亞他利雅篡了國位。
第七年,耶何耶大打發人把迦利人和護衛兵的眾百夫長叫來,領他們進了耶和華的殿,與他們立約,讓他們在耶和華殿里起誓,又將王的兒子指給他們看,吩咐他們說:“你們應當這樣做,凡安息日進班的三分之一要看守王宮;三分之一要在蘇珥門;三分之一要在護衛兵院的后門。這樣把守王宮,攔阻閑人。你們安息日所有出班的三分之二要在耶和華的殿里護衛王。各人手拿兵器,在四周護衛王。凡擅入你們班次的,一定要治死。王出入的時候,你們應當跟隨他。”
眾百夫長就照著祭司耶何耶大所吩咐的去做。各帶著管安息日進班出班的人來見祭司耶何耶大。祭司便將耶和華殿里所藏的大衛王的槍和盾牌交給百夫長。護衛兵手中各拿兵器,在壇和殿那里,從殿右直到殿左,站在王子的四周。祭司領王子出來,給他戴上冠冕,將律法書交給他,膏他作王。眾人就拍手說:“愿王萬歲!”
亞他利雅聽見護衛兵和眾人的聲音,就到眾人那里,進耶和華的殿看,見王照例站在柱旁,百夫長和吹號角的人侍立在王左右。國中的眾民歡樂吹號。亞他利雅就撕裂衣服,喊叫說:“反了!反了!”祭司吩咐管轄軍兵的百夫長說:“將她趕出班外。凡跟隨她的,必用刀殺死。”因為祭司說不可在耶和華殿里殺她,眾兵就閃開讓她出去。她從馬路上王宮去,便在那里被殺。
耶何耶大讓王和眾民與耶和華立約,作耶和華的民,又使王與眾民立約。于是國民都到巴力廟,拆毀了廟,打碎祭壇和偶像,又在壇前將巴力的祭司瑪坦殺了。祭司耶何耶大派官看守耶和華的殿,又率百夫長和迦利人與護衛兵以及國中的眾民,請王從耶和華殿下來,進入王宮,他就坐了王位。國民都歡樂,闔城都安靜。
約阿施登基的時候,年方七歲。
在大衛、所羅門王之后,猶太王國分裂為北方的以色列王國和南方的猶大王國。以色列王國的國王先后是耶羅波安、拿答、巴沙、以拉、心利、暗利、亞哈、亞哈謝、約蘭直到耶戶,其中亞哈王娶妻耶洗別,亞哈謝和約蘭是兩兄弟。猶大王國的國王先后是羅波安、亞比央、亞撒、約沙法和約蘭。約蘭王娶了亞哈和耶洗別的女兒亞他利雅為妻,他們生下一個兒子叫亞哈謝,一個女兒叫約示巴。在這一段時間,兩個國家的層出不窮的國王們有著兩個特點。首先,他們的名稱都很接近,有的甚至彼此重復。例如,兩個國家都曾經有過名叫約蘭和亞哈謝的國王,在以色列國,亞哈謝王是約蘭王的父親,而在猶大王國的兩個同名國王中,亞哈謝則是約蘭的兒子。其次,由于暗利家族正處于如日中天的鼎盛時期,以色列和猶大兩國的君主們往往具有親戚關系。例如,猶大王國的約蘭和以色列王國的亞哈謝、約蘭是連襟關系,他的兒子亞哈謝和以色列王國的亞哈謝,約蘭則是甥舅關系。
在近東地區的權力角逐中,無論是作為盟友還是敵手,猶大王國都顯得無足輕重,因為這個國家人口稀少、面積狹小,自從立國以來,猶大王國的國王們就努力為求取自己的生存而奮斗。在約沙法王統治時期,猶大王國不僅鞏固了原有的國土,而且還有所擴張和發展,約沙法王把他的勢力范圍擴展到了亞喀巴灣和以東的南部地區。為了改善同北部毗鄰的更為強大的以色列王國的關系,他撮和了他的兒子約蘭和亞哈與耶洗別的女兒亞他利雅的聯姻。但是,和耶洗別一樣,亞他利雅也虔誠地信奉巴力神教,而排斥傳統猶太教的耶和華崇拜。這就引起了猶太教祭司和耶和華信徒們的強烈不滿,造成了國民的宗教信仰上的分裂,并且阻礙了由先知以利亞、以利沙為首的祭司與先知集團所掀起的宗教一體化運動的進程。
約沙法之子、猶大王國的約蘭王死后,他的兒子亞哈謝登基,新王年僅二十二歲。在母親亞他利雅的影響下,亞哈謝也罷黜耶和華崇拜,而尊崇巴力神。由于他與當時執政的以色列王約蘭之間的親戚關系,當亞蘭王哈薛與約蘭的以色列軍在基列的拉末地區對壘的時候,他興致勃勃地去幫助舅舅作戰。在約蘭王回到內地的耶斯列城醫治所受的戰傷的時候,他又風塵仆仆地趕到耶斯列看望他,但是,駐扎在拉末一帶的以色列軍隊發生了叛亂,叛軍擁立著名的耶戶為以色列王,耶戶迅速撲向耶斯列。在約蘭與耶戶的遭遇戰中,耶戶一箭射中約蘭,箭從心窩穿出。亞哈謝看到大事不妙,就從園林之間的山路逃遁,到了靠近以伯蓮地區的姑珥的小山坡上,忠于耶戶的追兵趕上并擊傷了他,他逃到了米吉多,后來就死在了那里。他的臣仆用車將他的尸首送到耶路撒冷,葬在列祖列宗所曾經下葬過的墳墓里。
亞哈謝的母親亞他利雅看到兒子已經去世,而剛剛出世的孫子約阿施還遠遠沒有上臺執政的能力,就動了覬覦王位的念頭。亞他利雅開始打擊猶大王國的傳統勢力,剿殺亞哈謝的直系親屬和后裔。但是,這一舉動遭到了她的女兒、亞哈謝的妹妹約示巴的反對,約示巴將小王子約阿施偷偷地帶走,把他連同他的奶媽都藏在耶和華的圣殿里,這是因為根據猶太法律的規定,人們不可隨便靠近和進入圣殿。有的時候,約示巴也把小王子藏在自己的臥房里,以躲避亞他利亞的屠殺,免遭亞哈謝的其他兒女那樣的悲慘命運。亞他利雅篡奪了王位,成了猶大王國的國王。
在亞他利雅統治的第七個年頭,以祭司耶何耶大為首的猶太教祭司集團開始了對亞他利雅的公開反抗。最后,耶何耶大率領親兵、護衛兵和百夫長們來到耶和華的圣殿,將隱藏避難的小王子約阿施指給大家看。他與這些人立約,并且在耶和華的圣殿里宣誓: 一定要恢復原有的宗教秩序。他命令自己的部下分出三分之一的兵力看守王宮,三分之一的兵力看守至關重要的蘇珥門,余下的三分之一看守護衛兵院的后門。他還命令一些人在圣殿里護衛幼小的王子,在約阿施進進出出的時候,這些人都跟隨他。
政變的日子到了,百夫長們就照著耶何耶大所規定的去做,各自帶著自己的人馬來見耶何耶大。耶何耶大以祭司的身份把耶和華圣殿里所藏匿的槍和盾牌交給百夫長。衛隊的士兵們手中各拿武器,在祭壇和圣殿的左右,擁立在王子約阿施的四周。耶何耶大給約阿施戴上冠冕,將傳統的摩西律法書交給他,在眾人的“愿王萬歲”的歡呼聲中,舉行了登基授膏儀式。這樣,約阿施就成了名正言順的猶大國王。
亞他利雅聽到圣殿里傳出來的喧嚷聲音,就徑直來到圣殿,企圖阻止這場宮廷政變。看到約阿施端立殿中,百夫長和民眾侍立在新王的左右,一面吹號一面歡呼,她就撕裂衣服,喊叫道: “反了!反了!”但是,沒有人同情和支持她。祭司耶何耶大吩咐百夫長說:“把她趕出殿外,在殿外殺死她和跟從她的人。”當亞他利雅跑出圣殿,想跑過馬路回到王宮去的時候,士兵們在路上殺死了她。年方七歲的新王約阿施在祭司的操縱之下,通過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鏟除巴力神教,恢復了和鞏固了猶太教,重建了民族宗教的統一。
皇太后亞他利雅篡位長達七年,她依靠暴力登上寶座,最終被暴力所推翻。約阿施登基,受到了民眾的擁護,這與亞他利雅孤家寡人形成鮮明對照。十八世紀法國劇作家拉辛以此為題材,寫了 《亞他利雅記》,鼓吹民主思想,被雨果譽為 “奇妙”、“高超”、甚至 “崇高” 的作品。
上一篇:《詩詞曲賦文·天池》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小說、戲劇·妙音》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