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蘇〕馬爾科夫《在別離的時刻……》愛情詩鑒賞
〔俄—蘇〕 馬爾科夫
在別離的時刻,
我聽見了,我感覺到了,
你如何地思念著我,
我看見了你的嘴唇、
雙手……
睫毛——
在墻上的暗影里。
在每天的半瞌睡中,
我輕輕地觸摸著你毛茸茸的眼睛……
我的行軍的小屋里
永遠充滿著你的
呼吸和思念。
(
馬德菊 譯
)《在別離的時刻……》是馬爾科夫的一首別戀詩。詩人將情愛放在“別離”這樣特定的環境中,盡意鋪寫愛的摯深赤灼。濃濃的思戀被融彌進濃濃的墨液之中,涂畫出被思念生生纏住的一個人的內感心態。
詩中主人公是一個戰士形象。男兒的責任義務與志向使他暫別愛情,奔赴疆場,然而每每于戰斗間歇,行軍宿營之時,愛的倩影便在他腦中縈繞不已:“在別離的時刻,/我聽見了,我感覺到了,你如何地思念我”。瞑瞑的幻覺中,“我”感覺著愛人對“我”的思念,懷著愛人給的那一份難以割舍的愛戀,做癡絕的想望,思念的網在心河中徐緩張開,于幻覺中打撈來愛的幻象:“我看見了你的嘴唇、雙手……睫毛”。這句讓我們覺到,黑暗中,“我”大大睜著一雙愛的眼睛,用心靈的目光將愛人款款引來。詩人通過詞語的排列,使幻象由遠及近,由朦朧至清明真切,由粗的輪廓到細的雕刻,以至看清了愛人嬌細的睫毛。這種呈象上的遞進恰恰反照出思戀情緒的由淺入深,由淡漸濃,不斷增厚著思念的層色。而后詩人將這愛的呈象放到空間和時間里造就成系列:“在墻上的暗影里,/在每天的半瞌睡中”,從空間上看,愛的構象無處不在,哪怕是黑暗的夜中,也能在空泛虛幻的墻的暗影中覓到那一縷溫柔,因為愛在心中;從時間上看,愛的構象無日不有,“每天”那一抹柔影都繚繞在“我”的似睡非睡之中。在如此時時處處都系戀的思念中,愛的呈象更近一步走來,近到由原來的可感、可看變成了可觸可摸:“我輕輕地觸摸著你毛茸茸的眼睛……”,這一筆蕩漾出無限婉妙的愛意,一雙“毛茸茸的眼睛”撥動著“我”乃至讀者愛感神經敏銳纖微的顫栗。就如此,“我的行軍的小屋里/永遠充滿著你的/呼吸和思念。”愛伴著戰士全部的征程,戰士在時常回味相聚時的那份溫馨、那份柔情中戎馬倥傯。既然愛人的思念,裝滿了他行軍的小屋,他也便用綿絲般的愛溫暖著他帶血的每一處腳窩。愛豐富著一個戰士壯麗的人生。
詩在藝術上極富特色。首先是詩意層蘊深厚,直言之處暗含婉約。詩中一再強調:“你如何地思念著我”,“我的行軍的小屋里/永遠充滿著你的”“思念”,仿佛這愛,這思念是來自另一方,然而讀罷全詩,縱觀意象,才會覺得到,這首詩更是寫“我”的思念,是“我”牽住愛人思念“我”的愛線,抽繹出自己的無限戀緒。這種直言婉意參照表里,無疑拓展出這僅僅幾行小詩的意蘊層面,使人讀出一種愛的交感,愛的共振,愛的呼應,宛似一支單純然而富麗的愛的交響樂。
這首詩呈現感覺狀態角度多向,撰刻入微。詩中只寫一種單純的情緒,即思念,只十二行詩句,但卻溶幻覺、視覺、觸覺于一體:幻覺是暈染著一層朦朧色彩的,黑暗中,暗影里,半瞌睡狀態。往往在這樣的氛圍和精神狀態中,愛人向“我”走來。這種幻覺呈象,有一種迷離的美韻,若隱若現,格外能牽惹起人思戀的柔絲。當詩人把愛的呈象訴諸于視覺觸覺時,則精雕細鏤,清晰有若活人。視覺中不只可以看到嘴唇、雙手,甚至精微到細弱的睫毛,于幻覺中這樣切近地看到了愛人,其思念程度之深之切則無須贅筆。觸覺描寫更為妙筆,“我輕輕地觸摸著你毛茸茸的眼睛”,觸摸的不是纖手,不是玉臂,不是面頰,不是酥肌,“卻是毛茸茸的眼睛”,這敏感而詩意的部位。一雙眼睛,心靈的窗戶,愛人的眼睛,蓄滿了情戀,對這極富靈性的器官做輕柔的觸撫,定會感受到心靈的微微顫栗,從而感覺到愛的神迷婉妙的體驗。這是詩意濃漫而柔軟的一筆。
此外,這首詩在“……”的運用上值得一談,這首詩不僅中間兩處用“……”,而且詩的題目也赫然排列著“……”,它們伸展了詩潛伏的意蘊。“我看見了你的嘴唇、雙手……”,還有沒寫出的視覺呈象,令人回味;“我輕輕地觸摸著你毛茸茸的眼睛……”,還有沒寫出的觸覺呈象讓人做甜蜜而蘊藉的琢磨。“……”的利用,不僅造就表意上的含蓄,更在于表明說不盡的思戀盡在不言中,畫不出的美態盡在紗幔里,造成藝術上以有限拓無限的無窮魅力。
上一篇:〔法國〕魏爾倫《啊悲傷,悲傷是我的靈魂》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德國〕諾瓦利斯《夜的贊歌(其三)》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