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賦文·五月長齋詩》原文與賞析
支 遁
炎精育仲氣,朱離吐凝陽。
廣漢潛涼變,凱風乘和翔。
令月肇清齋,德澤潤無疆。
四部欽嘉期,潔己升云堂。
靜晏和春暉,夕惕厲秋霜。
蕭條詠林澤,恬愉味城傍。
逸容研沖賾,彩彩運宮商。
匠者握神標,乘風吹玄芳。
淵汪道行深,婉婉化理長。
亹亹維摩虛,德音暢游方。
罩牢妙傾玄,絕致由近藏。
略略微容簡,八言振道綱。
掇煩練陳句,臨危折婉章。
浩若驚飚散,冏若揮夜光。
寓言豈所托,意得筌自喪。
霑濡妙習融,靡靡輕塵亡。
蕭索情牖頹,寥郎神軒張。
誰謂冥津遐,一悟可以航。
愿為海游師,棹柂入滄浪。
騰波濟漂客,玄歸會道場。
這首詩的寫作具體時間不可考,當寫于夏初之季。長齋,古今義不同。《南史·劉虬傳》講:“精信釋氏,衣粗布禮佛長齋。”過午不食稱齋,長時如此曰:“長齋。”現今以長吃素食為長齋,已與原義相悖。
詩的前四句講音樂給環境帶來了和諧與幽雅。“炎精育仲氣,朱離葉凝陽。”仲之氣而成炎精缺,朱離仲蘊藏著剛毅,使天河中的清陰而成為“凱風”,徐徐而降。這時,如一輪明月斜依書齋,為屋宇撒下青輝,這好處恩澤豈能估量。“四部欽嘉期,潔已升云堂。”即使四大部洲對此時也無不欽敬,陽春白雪,高潔在堂。恬靜和美如沐春光。時而感到如至向夕,猶懷尤惕,感嘆山河之蕭條,時而品味到城郭四野之雅娛。那隱逸深邃真是玄妙之極!然而都在這音樂的運轉成曲之中。音樂之高妙,意境之高遠皆出于“匠者握神標”的演奏技能,才可使聽之如“乘風吹玄芳”。與其說技能,毋寧在心胸。情由衷發,否則怎么能達到“淵汪道行深,婉婉化理長”境域呢!正因演奏者的道行深,才可以寓教于樂“婉婉化理”。那孜孜不倦的維摩詰不正是這樣的嗎?他的德馨布于四方,佛理入靜,固在心田,達到無以言表的境界,如此至高皆由近善所出啊!但那或許是深奧的理論,卻可“略略微容簡”而現,只“八言”而振興教義,勝過陳句華章,使那些糊涂意念如同狂風一樣散去,而他的光亮如同夜中之光。寄言世人,萬不可得魚而忘筌,略有知覺便以為諸般通融,白白地浪費一生塵世,弄得人死室空。誰說冥府路途遙遠,只要覺悟便可通達。我愿成為一名海游師,乘船渡過溟溟大海,去拯救那些想過海的人,皈依佛門。
這首詩從思想內容上講,它是將玄學與佛學融為一體的典范。這也正是“時代的產物”,東晉時期,一些當代名士,他們出身名門,容貌儀止不凡,以“清淡”來樹自己“凈名”。成為一種社會風氣。支遁正屬于此類人物。他們主張名、教和自然是一致的。用玄學中的 “無不能生有”和 “物各自造化而無所待焉”等觀念來解釋佛經,以表現自己脫俗超然的思想境界。他主張 “無為而治”,順其自然,而后進行點化。
從寫作手法來看,詩的前一部分運用了比興的手法來贊譽佛法。前六句贊鑒佛經:它像是美妙的樂曲,它像 “凱風”,它像“令月”一樣打開人們心靈的“清齋”,使人受惠于“德澤潤無疆”的功效。向往幸福安樂,僻卻邪惡黑暗是人的天性。玄學者們也正是了解了人們的這種欲望,因此將玄學引入佛教,使人產生這樣的推理關系: 美妙馨樂是人們追求的,而美妙的境界的創造者正是佛,他 “握神標”執掌著,創造著極樂世界。你要想獲得理想的一切,那你就虔誠地追隨佛吧! 在南北朝時期,之所以佛教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熾盛,源于政治的腐敗與殘酷。人們在現實中得不到的便寄希求于神明,在這種情況下玄學者們大展其才,使佛學形象化,理論化,為佛教的興盛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接著四句詩以賦的手法來講佛教的教義。教義并非艱澀難懂,正如俗語講心誠則靈,“略略微容簡,八言振道綱。” 極其深奧的道理,但歸之很簡約,如來所得的八音聲就振興了教義。切莫看其簡約,但它的威力卻是很大的。“浩若驚飚散,冏若揮夜光。”一切糊涂觀念就像風暴一樣驟然散去,相應的,佛光卻似夜空中的皓月,皎輝普射。這種夸張的渲染,對支遁這樣一代高僧來講,是完全必要的,因為他要擴大自身和佛教的影響,這是必然的,也是盡職的。因此在結尾四句中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觀點,“愿為海游師,棹柂入滄浪。”普渡眾生是佛門的天職,因此自己愿意成為眾生進入極樂世界的“艄公”,同去 “會道場。”
這首詩從文學角度來看,它屬于五言古詩一類型。在篇幅上它不受任何限制,可以達到隨心所欲的程度,比較自由。它不像唐以后的近體詩那樣講究對仗。它可對,可不對,押韻的范圍也較寬,它可以句句押韻,也可間隔換韻,還可一韻到底。這首 《五月長齋詩》就屬于一韻到底。在創作手法上繼承了 《詩經》賦比興的傳統寫法。開篇未講佛事,而是以音樂的美妙來稱頌。直到人們完全沉浸在美妙的聲貌之中時,作者才一轉筆鋒講:這優美祥和的境界是“匠者握神標”創造出來的。引出來 “匠者”,由是而導向 “維摩詰”,升集到如來的教義。這種表現手法的優點是它根據人們心理的需求或是客觀的自然規律做導向,最后引到作者所要闡發的主題意旨上。這樣的創作手法,不令人感到艱澀,而易于接受,支遁在宣傳佛教采用這種方法是很得體的。
這首詩在語言上,繼承了樂府詩的優點,以口語入詩,顯得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如詩中的 “德澤潤無疆”,“寓言豈所托”,“誰謂冥津遐”,“愿為海游師,棹柂入滄浪。”等都是口語化的句子,淺顯易通。但詩中也有玄言詩故作艱澀的通病,像用“炎精”來表示音樂; 以 “八言” 即八音聲來代表如來教義; 以 “浩”表示糊涂等用語,則偏于艱澀,不為常人所知。若說玉璧有瑕,那么這首詩的不足之處就在這里。
上一篇:《詩詞曲賦文·中元日懺祀陳其年詩(選)》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詩詞曲賦文·五游詠》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