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布萊希特《情女曲》愛情詩鑒賞
〔德國〕 布萊希特
當我們兩情相歡
我總是這樣想:
此刻我可以死了
那我就能成為
至死幸福的人。
當你衰老之時
當你把我懷念
我容貌絲毫不變
你仍有個愛人
和今天一樣年輕。
(飛白 譯)
貝爾托特·布萊希特不僅以戲劇創作和戲劇理論聞名于世,而且他的詩也著稱于國內外。他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詩歌,特別是后期的詩歌緊密聯系德國的社會生活,不僅內容健康,戰斗性強,而且藝術技巧也很高,在當代歐洲詩壇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布萊希特的愛情詩寫得比較優秀,《情女曲》是其中的一首。
《情女曲》一詩中,詩人并沒有運用詩歌創作中慣用的手法以表達海誓山盟般的忠誠,也沒有使用感情色彩濃烈的詞句,來反映愛情的熱烈,以打動讀者,而是運用極樸實、極簡潔明快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思索、回味兩情相戀之奧秘和幸福……。她使人追思,使人徜徉在愛的海洋之中,這正是詩人創作的高貴之處。
兩情相歡,相親相愛,沒有什么比熱戀中的情人更幸福的了。詩人正是抓住了男女相歡時的心理特征,準確地表達了這種心情,全詩如同戀人的一段內心獨白,款款地流瀉出無比美滿、幸福之情:在我們兩情相歡的時候,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這時候,如果真的為愛情死去的話,那我就是至死幸福的人;當你已經衰老的時候,當你把我懷念,我們像初戀時那樣年輕。這種感受多么真實,這種感情又是多么真摯。
在第一節中,詩人強調的是一種因果關系。“兩情相歡”是“至死幸福”的前因;“至死幸福”是“兩情相歡”的結果。正是因為“兩情相歡”,所以才成為“至死幸福”的人。當然,“至死幸福”是一種夸張的說法,是無比幸福的意思。同時,這也是一種假設。詩人用根本不能辦到的事來假設,起格外實現意思的作用,這也是詩歌創作中常用的一種手法。
第二節似乎與第一節聯系不大,其實不然,乃是第一節的繼續和深化。俗話說:情人眼里出西施。西施是美女的象征。在情人眼里對方總是像西施那般美麗,楚楚動人。同樣,在情人眼里,對方又總是那般年輕、貌美。即使你已經衰老,當回憶起年青初戀之時,那花前月下,河邊樹旁,一幕幕情景,又是多么使人難以忘懷,他或她,是多么的年輕、漂亮。這些,正是第二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該詩藝術手法有獨到之處。首先,全詩巧用假設,“當我們兩情相歡”就能成為“至死幸福的人”;“當你衰老之時”把我懷念,我的容貌“和今天一樣年輕”。這種假設,合乎情理,極有力地反映了愛情的堅貞。其次,該詩語言簡潔明快,節奏鮮明,具有口語化的傾向,這不但沒有使詩的美感遜色,反而具有動人的魅力,這正是這位“語言大師”的高妙之處。
上一篇:〔美國〕H.D.希爾達·杜立特爾《忘川》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英國〕克莉斯蒂娜·羅塞蒂《想念》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