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香積寺
王 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王維,卷一《竹里館》已介紹。《過香積寺》在《文苑英華》中作王昌齡詩,但王昌齡集中無此詩,而王維集中卻有此詩,故著作權宜屬王維。“過”,訪問。“香積寺”故址在今陜西長安,宋宋敏求《長安志》卷十二稱:“開利寺在(長安)縣南三十里皇甫村,唐香積寺也。永隆二年(681)建,皇朝太平興國三年(978)改。”
首聯寫寺之偏僻。起句寫自己不了解香積寺。清黃生《唐詩摘鈔》卷一說:“起用‘不知’二字,便見往時未到,今日方過,幽賞勝情,得未曾有,俱寓此二字內。”“不知”兩字統領全篇,全詩實際上都是在寫探訪香積寺的過程。次句寫香積寺比較遠,走了數里路才進入云霧繚繞的山峰,當然還得繼續往前走。“云峰”指終南山,因為香積寺就在終南山子午谷正北。
中兩聯寫途中所見所聞。頷聯寫香積寺與世隔絕。三句寫途中只見古木不見人,四句寫在深山之中聽到鐘聲而不知鐘聲來自何處。這句詩反映出了詩人的心理活動,他在樹林中走了很久,沒有找到香積寺,很著急,連個可以問路的人都沒有,正在此時聽到香積寺的鐘聲,當然很高興,但是又辨別不出鐘聲傳來的方向,于是便產生了一點失望情緒。在深山老林中連個人影都沒有,則香積寺的僻靜可想而知,那悠長的鐘聲也反映了這種僻靜。
頸聯寫香積寺的環境清冷。五句訴諸聽覺,寫泉水為危石所阻發出嗚咽之聲。六句訴諸視覺,寫陽光照在青松上顯得很清冷。清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稱:“‘泉聲’二句,深山恒境,每每如此。下一‘咽’字,則幽靜之狀恍然;著一‘冷’字,則深僻之景若見,昔人所謂詩眼是矣。”王維在這兩個字中注入了感情色彩,而這兩個字也是王維本人冷清的內心世界的一種反映。
尾聯寫詩人的感悟。七句寫直到傍晚才見到香積寺外的一曲空寂的潭水,末句寫自己愿意安禪于此以制服毒龍。“安禪”即入定,佛教術語,指使心定于一處,身體不動,口不語,大腦也不想任何事情。“制毒龍”,據唐釋道世《法苑珠林》介紹,西方有不可依山,山中有池,毒龍居之,殺五百商人。槃陀王聞之,學婆羅門咒,四年之中,善得其術,就池咒龍,龍化為人,向王悔過,王乃舍之。此處“制毒龍”實指制服世俗的欲望。
此詩在構思上極具特色,題為《過香積寺》,但是沒有一句詩正面描寫香積寺的壯麗或者幽靜,都在寫尋訪香積寺的過程中所見所聞,而這些見聞恰恰表現了香積寺與世隔絕的環境,所以未寫香積寺,而香積寺超凡絕俗的境界也就可想而知了。王維未踏入香積寺門一步,就對佛門真諦有了深入領會。清黃生《唐詩摘鈔》稱該詩為“五律中無上神品”,是有道理的。
上一篇:王 維《輞川積雨》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
下一篇:陳子昂《送別崔著作東征》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