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自春來》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①。
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
暖酥消、膩云亸②,終日厭厭倦梳裹。
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
向雞窗③,只與蠻箋象管④,拘束教吟課。
鎮⑤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
和⑥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注釋】
這是一首模仿女子口吻所作的傷春怨別的戀情詞,北宋柳永作,是柳永“俚詞”的代表性作品。俚詞:民間的、通俗的詞。
①可可:無關緊要,不在意。
②亸(duǒ):下垂貌。
③雞窗:指書窗或書房。
④蠻箋象管:紙和筆。
⑤鎮:常。
⑥和:允諾。
【大意】
入春后,綠葉紅花也像是帶著愁苦,這一寸芳心越顯得百無聊賴。太陽已經掛上樹梢,黃鶯開始在柳條間穿飛鳴叫,我還擁著錦被沒有起來。細嫩的肌膚已漸漸消瘦,滿頭的秀發低垂散亂,終日里心灰意懶,完全沒有對鏡梳妝的心情。真無奈,可恨那薄情郎離開后,竟沒有寄回一封書信。
早知如此,當初就應該把他的寶馬鎖起來,把他留在家里,與筆墨為伍,讓他吟詩作詞,寸步也不離開。如此,我也不必躲躲閃閃,可以整日里與他相伴,手拿著針線與他相依相偎。與他一起廝守,這青春也不至于虛度,更不必像今日一樣苦苦等待了。
【賞析】
該詞具有濃厚的民歌風味,讀來似乎能感受到詩經中才有的韻味。不止如此,它不僅吸取了民歌的特點,保留了民間詞的風味,同時,還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沒有比興,也沒有暗示和象征,有的是直抒胸臆和詠嘆。把熱烈奔放的感情用赤裸無遺的色彩包裹,更接地氣。
語言通俗易懂,敘述自然流暢,純用白描的手法,這是人們平時說話的方式,這也是柳永向民間詞學習從而獲得的巨大成功。柳永的俚詞以深切的同情,抒發了淪落于社會下層的歌伎們的感情,她們對幸福生活也有追求與向往,她們的內心也有煩惱與悔恨。別人看到的明媚春光的背后總有道不盡的厭倦與煩惱,那是她們的厭倦與煩惱。在放蕩不羈的外表下,歌伎也有一顆渴望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心。許多年來,鮮有人看到她們的煩惱和渴望,更不用提關心了。終于,柳永歷經波折之后看見了,被感動了,于是,以此為題將這份情思寫了出來。
【拓展】
唐代溫庭筠曾作《望江南·千萬恨》,表現女子的悲戚和哀傷。全詞如下: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云斜。
上一篇:《定風波·三月七日》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下一篇:《宮詞·故國三千里》譯文|注釋|大意|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