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王·柳》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①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yīng)折柔條過千尺。
閑尋舊蹤跡②。又酒趁③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④便數(shù)驛。望人在天北。
凄惻。恨堆積。漸別浦⑤縈回,津堠⑥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沈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
【注釋】
這首詞描寫了作者離開京師時的心情,北宋周邦彥作。
①隋堤:汴河之堤,隋煬帝時所修。
②舊蹤跡:過去的情狀。
③趁:逐,追隨。
④迢(tiáo)遞:遙遠。
⑤漸:正當。別浦(pǔ):水流分支的地方。
⑥津堠(hòu):碼頭上守望的地方。津:渡口。堠:哨所。
【大意】
正午的柳蔭直直地落下,霧靄中,絲絲柳枝隨風擺動。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經(jīng)多少次看見柳絮飛舞,把匆匆離去的人相送。每次都登上高臺向故鄉(xiāng)瞭望,杭州遠隔山水一重又一重。旅居京城使我厭倦,可有誰知道我心中的隱痛?在這十里長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條有上千枝,可總是年復(fù)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我趁著閑暇到了郊外,本來是為了尋找舊日的行蹤,不料又逢上筵席給朋友餞行。華燈照耀,我舉起了酒杯,哀怨的音樂在空中飄動。驛站旁的梨花已經(jīng)盛開,提醒我寒食節(jié)就要到了,人們將把榆柳當作薪火取用。我滿懷愁緒看著船像箭一樣離開,艄公的竹篙插進溫暖的水波,頻頻地朝前撐動。等船上的客人回頭相看,驛站已遠遠地被拋在后面,端的離開了讓人愁煩的京城。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喲,卻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是一片朦朧。
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慘,堆積的愁恨有千萬重。送別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靜。春色一天天濃了,斜陽掛在半空。我不禁想起那次攜手,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我們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橋頭,聽人吹笛到曲終……唉,回憶往事,如同是一場大夢。我暗中不斷垂淚,難以排遣的是那永遠的隱痛。
【賞析】
柳,是離別的代名詞,因而詠柳,也就是傷別。但這首詞,沒有詠柳,只是傷別。
時當正午,日懸中天,柳樹的陰影不偏不倚直鋪在地上。長堤之上,柳樹成行,柳蔭沿長堤伸展開來,劃出一道直線。新生的柳枝細長柔嫩,像絲一樣。它們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飄拂著以顯示自己的美。柳絲的碧色透過春天的煙靄看去,更有一種朦朧的美。
這是此次離開京師時在隋堤上的所見,這樣的柳色見過不止一次,當初為別人送行時,哪次沒有這柳色的見證?“拂水飄綿”不正是柳樹依依惜別的情態(tài)?登上高堤,在送別他人的時候眺望自己的故鄉(xiāng),別人的回歸觸動的是自己的鄉(xiāng)情。厭倦了京師生活的游子的悵惘與憂愁,他人總是難以理解。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飄綿表示惜別之情,并沒有顧到送行的京華倦客。欲歸不得的疲倦的游子,有誰能理解他心中的凄苦?
月榭之中,露橋之上,度過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宛如夢境,一一浮現(xiàn)在眼前。每念及此,淚水便在不知不覺中流了下來。獨自流淚,黯然神傷,心事和感情無法使旁人理解,又不愿讓他人知曉,也就只好如此了。
【拓展】
隋代有無名氏曾作《送別詩》,借楊柳表達思念之情。全詩如下: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上一篇:《今日良宴會》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下一篇:《涼州詞(其一)》譯文|注釋|大意|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