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我國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這首詩寫出了游子的思鄉懷親之情。
詩人王維多才多藝,不僅能詩善畫,而且彈得一手好琵琶。岐王愛好音樂,非常喜歡聽王維彈奏的曲子。開元十九年,王維準備參加京城的科舉考試。
岐王悄悄地對王維說:“聽說皇上的九公主過幾天要在宮里設宴,這對你可是個好機會啊!到時你挑幾首好詩帶著,裝扮成宮廷樂師,我領你進去碰碰運氣。”
王維回去后,就抄了幾首自己的詩作,又精心趕作了一首新的琵琶曲。這一天,他手抱琵琶,懷揣詩卷,隨岐王來到宮里。
宴會開始后,幾位有名的藝人表演了各自的拿手好戲。輪到王維獨奏了,一曲《郁輪袍》,如行云流水一般,使在座的賓客都聽得如癡如醉。
公主高興地對岐王道:“這位新來的樂師,真是一個奇才!”
岐王哈哈笑著說:“其實他并不是宮里的樂師啊!”
王維不失時機地向公主呈上詩卷。公主一首一首地讀著,當她讀到《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情不自禁地念出聲來: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首詩抒發了游子在異鄉懷念親人的感情,公主的心一下子被打動了。
后來,公主知道王維將要應舉,就極力向負責考試的官員推薦他,并且還說:“如果王維能做狀元,這實在是京城的榮耀啊!”不久,王維果然不負眾望,一舉高中了。
“獨在異鄉為異客”,這句中的一個“獨”字,凝聚了詩人游客他鄉的孤獨冷寂心情;下綴兩個“異”字,更加深了這種孤獨感。“異鄉”注解了詩人的處境:流落他方,人生地疏。
“異客”反映出詩人的身份:長作他鄉之客,舉目無親。這兩個“異”字的運用,給“獨”字作了最好的注腳。獨自漂泊他鄉,加上旅途凄苦,思親之情,油然而生,“每逢佳節倍思親”,正是這種心境的袒露。
這種擺脫不掉的思鄉情感,一旦到了佳節這個觸發點,詩人的懷親思鄉的感情潮水再也控制不住,只得任其奔涌,從肺腑間吟出了“每逢佳節倍思親”這一千古名句。
上一篇:王昌齡豪情揮筆《從軍行》
下一篇:王維借詠物而寄《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