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
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注解】
時節(jié):時令節(jié)氣。當(dāng)春:正當(dāng)春天(需要雨的時候)。乃:就、即。發(fā)生:指下雨。
潛:暗、隱,即悄悄地。形容雨小而柔緩。 潤物:滋潤宇宙萬物。 野徑:田野間的小路。 江:指錦江。火:燈火、燈光。 曉:早上。 紅濕處:枝頭紅花濕潤一片。
花重:花兒因經(jīng)雨淋濕,而顯得沉重,言花多。 錦官城:即成都市。成都舊分太城、少城。少城為三國蜀時,主管織錦的官員所居,故址在成都府城西南,后遂稱成都為錦官城,亦稱錦城、錦里。
【今譯】
春雨好啊,它知道降落的季節(jié),
當(dāng)春天萬物需要時,它就降臨。
隨著微風(fēng),悄悄地浸潤著春夜,
滋潤了萬物,像細絲悄然無聲。
郊野的小徑,籠罩濃重的黑云,
只有江中的漁船,燈火還亮明。
清晨出去,觀看落紅遍地之處,
沉甸甸的花朵,開滿了錦官城!
【賞析】
這是一首禮贊春雨的五言律詩,約作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的春天。那是杜甫寓居成都西南郊浣花溪草堂的第二年。它通過對“春夜喜雨”的細膩描繪,抒發(fā)了詩人在離亂年代,找到一個相對安定住所后,悅愉的思想感情。首聯(lián)、頷聯(lián),用擬人化的手法,以“聽覺”為感受媒介,描述喜雨的降落及其給人們帶來的悅愉和快意。
“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為名句,生動而細膩地表現(xiàn)了春夜喜雨的形態(tài)和神韻。頸聯(lián)、尾聯(lián),則從“視角”方面,來抒寫雨后的獨特景觀。詩人視線所及,有野徑黑云,有江船燈火,有落紅遍地,有花“重”錦城,筆端明暗相間,黑紅輝映,渾然成趣,全詩不著一個“喜”字,卻處處充滿了詩人的滿腔“喜”意,全詩用語精工,“知”、“乃”、“潛”、“細”、“獨”、“濕”、“重”等字的調(diào)遣和安排,尤見杜甫煉字的功力。
上一篇:杜甫《春望》詩賞析
下一篇:李白《下終南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