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導讀】
岑參(715—770),河南南陽人,天寶三載(744)進士。曾兩度從軍出塞,前后在邊塞六年。官嘉州刺史,后世稱之岑嘉州。岑參是唐代邊塞詩派的代表詩人,他的詩作是唐代邊塞詩中的一叢奇葩。出塞的經歷擴大了他的視野,新奇豐富的邊疆風情,激發了他的詩思。岑參的詩“語奇”、“意奇”、“景奇”。他還傾心向民歌學習重疊復沓的表現手法和“三三七”句式的運用,使他的詩自然明快,通俗流暢。岑參的古風無論在題材的開拓,還是在藝術表現的創造上,都有他自己的獨特之處,表現出鮮明的個性特征。
【原詩】
北風卷地白草折①,胡天八月即飛雪②。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③,狐裘不暖錦衾薄④。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⑤,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⑥,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⑦,風掣紅旗凍不翻⑧。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注釋】
①白草:秋天干枯,草呈白色。②胡天:指西北地區,塞北。③羅幕:用絲織品織成的帷幕。④狐裘:狐皮做的衣服。錦衾:錦緞的被子。⑤瀚海:沙漠。闌干:縱橫的樣子。⑥中軍:這里指主帥的營帳。⑦轅門:軍營門。⑧掣(chè):牽,扯動。
【譯詩】
北風呼呼席卷大地連白草也能吹斷,
北疆八月就飄飛大雪天氣驟然變寒。
就像一夜之間天上忽然刮起了春風,
千萬樹白色的梨花全都一下子綻放。
雪花紛飛飄進了珠簾又打濕了帷帳,
穿著狐皮衣蓋著錦緞被還難以御寒。
將軍用獸角裝飾的硬弓凍得拉不開,
都護鐵制的盔甲冷得穿不住在身上。
茫茫沙漠到處都是冰封雪凍的景象,
萬里天空烏云低垂四處都變得暗淡。
主人在營帳里擺上酒宴給客人送行,
胡琴琵琶和羌笛的樂聲在席間奏響。
傍晚時大片的雪花紛紛落滿了轅門,
連紅旗也被凍住任憑風吹也不飄揚。
在輪臺的東門外送別朋友踏上遠途,
離別時大雪已將去天山的路途蓋滿。
眼望著朋友在曲折山路上漸漸消失,
只有馬踏過的蹄印還空留在雪地上。
【賞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送別詩,主要內容是歌詠雪景和抒寫別情。詩的前十句先寫雪景。起筆即點出邊塞風狂雪早的景象:“風卷草折”似聲聲入耳,“八月飛雪”如歷歷在目。接著寫雪后景色變幻:一夜之間,雪花覆蓋了整個大地,特別是千萬棵樹木上的雪花,好似一夜春風吹開了無數枝的梨花。然后自然轉到寫軍營內的苦寒生活:“散”、“濕”承前繼寫雪飛雪落,冷寒潛襲;后用“狐裘不暖”、“錦衾薄”、“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著”等語,不僅寫出邊關將士奇寒難耐的艱苦生活,更從側面反襯出大雪的酷寒。最后從縱橫交錯的空間景象著筆,既寫出邊塞冰天雪地、陰云重重的自然之景,又用“愁”、“慘”兩字,渲染餞別的氣氛,感情色彩十分濃烈。詩的后八句述別情。先寫在中軍帳擺設酒宴、演奏邊樂歡送即將起程返京的武判官——席次間的頻頻舉杯、依依話別都只是在器樂的名稱中略略帶過,留待讀者自己去想象餞別的情形。送行到輪臺的東門,前方的天山道路都已被大雪鋪滿,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遙望朋友遠去的身影,在山回路轉中漸漸消失,只看見雪地上留下一行人馬走過的腳印……詞盡而意不盡,余味綿綿,使人回味不已。
全詩以“雪”為線索,描繪了一幅塞外風雪送客圖。所寫的雪景,既從大處落筆,又從細處著墨,為“送別”作了很好的襯托和鋪墊。詩歌層次清晰,前半部分描繪西北邊陲奇異瑰麗的雪景和刺人肌骨的嚴寒,后半部分抒寫與友人分離時依依不舍、惆悵滿懷的別情。中間“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的過渡,承上啟下,將前面寫景和后面抒情很好地結合起來。“愁云”二字亦景亦情,是全詩的詩眼。詩歌對邊地風物的描繪最為杰出,用詞準確形象。尤其“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兩句,反用南朝蕭子顯《燕歌行》中“洛陽梨花落如雪”句意,以春花喻冬雪,以南國暖色比北方寒景,聯想奇特美妙,比喻新穎貼切,且加以重疊夸張,非常傳神地描摹出雪花的皎潔、鮮潤、明麗,把奇寒的雪地描寫得滿帶溫馨感而令人神往,成為千古傳誦不衰的名句。
上一篇:《宋祁玉樓春》注釋、翻譯、賞析
下一篇:《岳飛滿江紅》注釋、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