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歌》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適安歸矣①?
吁嗟徂兮②,命之衰矣!
【注釋】
《采薇歌》為伯夷、叔齊所作。這是一首袒露心跡、毫不矯飾的抒情詩,也是一首愛憎分明、議論風發(fā)的政治詩。伯夷、叔齊本是商末孤竹君之子。周武王滅商后,二人恥食周粟,采薇而食,最終餓死于首陽山。
①適:往,去。
②吁(xū)嗟:嘆息聲。徂(cú):往,一說通“殂”,死。
【大意】
登上首陽山,采摘野豌豆以充饑。
用兇暴取代兇暴,即便是武王也并未分清是與非。
神農(nóng)虞夏等古代圣君轉(zhuǎn)瞬即逝,我要去的樂土應(yīng)該在哪里?
可悲啊可悲,就要身赴黃泉,這是命中注定該我們倒霉?。?/p>
【賞析】
這里是首陽山,是伯夷、叔齊隱居的地方,也是他們以身殉國的地方。登上首陽山的高處,兄弟二人采薇充饑。彼時未值荒年,二人潦倒卻并不因為窮困,只因那些可以充饑的粟米出于周而非商,而他們“恥食周粟”。
一個人,在走投無路的時候若能從容赴死,一定會被人們贊一聲“真漢子”。若是他放著身后的陽關(guān)大道不走,而偏偏選擇峭壁懸崖;放著優(yōu)渥的生活不享受,卻偏偏要風餐露宿、食不果腹,想必會被認為是傻子。伯夷、叔齊就是兩個“傻子”,放著好好的王爺不做,卻一心求死,當真有?。?/p>
每個特立獨行的人心中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信念,因之重生,為之赴死。他們熱愛自己的祖國,愛到甘愿為之赴死。雖然這個國家曾經(jīng)是那么的腐朽、黑暗,它的統(tǒng)治者是那么的昏庸、殘暴,但這是他們的母國,是他們生來就帶著的烙印。后來者可能更加清明、開化,但流淌在血液中的那一絲眷戀卻終究難以割舍,況且,新生的王朝真的更加優(yōu)越嗎?在這對兄弟看來,不過仍是以暴易暴罷了!不以仁義王天下者,豈能持久?面對無力改變的現(xiàn)實,也唯有通過想象才能獲得些許的慰藉,只恨未能生在神農(nóng)、虞、夏那樣的圣明之世,找不到一個安身立命的立足點?!皦簟毙押螅瑹o奈重歸于無奈,失落仍舊是失落。他們的未來應(yīng)該去哪里尋找呢?也許是在黃泉吧!或者就在這首陽山上……
【拓展】
東晉陶淵明曾作《讀史述·九章·夷齊》,高度贊揚了伯夷、叔齊的節(jié)操。全詩如下:
二子讓國,相將海隅。
天人革命,絕景窮居。
采薇高歌,慨想黃虞。
貞風凌俗,爰感懦夫。
上一篇:《采桑子·重陽》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下一篇:《釵頭鳳·紅酥手》譯文|注釋|大意|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