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 (約700—765),字達夫。景縣(今屬河北省衡水)人。唐代邊塞詩代表詩人,與岑參并稱“高岑”。
◆ 別董大二首 ◆
(其一)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賞析
這首絕句展露了一種極為矯健的力量。
詩歌一開始就呈現了一派冬日蕭索凄寒的景象,太陽黯淡無光,天空迷蒙陰沉,北風呼嘯,大雪紛飛。就在風雪彌漫的天空中,一只失群的大雁孤獨地飛過。大雁在秋天就應該飛往溫暖的南方去過冬的,風雪之中的大雁,必定處境艱難。這幅畫面顯然不僅僅是寫實,它還暗示了董大目前的窮困潦倒,前路漫漫。在與朋友分別之際,說這樣的話似乎讓人感到喪氣,實際上卻是為接下來的轉折蓄勢。接下來高適十分肯定地告訴朋友:“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所以,根本不必為了眼前的困境而有絲毫沮喪悲愁。
詩的第一聯渲染出了濃重的愁云慘淡的氛圍,而第二聯卻猛然振起,猶如刺破陰云的燦爛的陽光,打破幽寂的嘹亮的號角。這其中的豪邁與自信,既是對朋友的勉勵,更是高適的自我胸襟的寫照。
上一篇:寇準《江南春·波渺渺》表達什么?《江南春·波渺渺》原文及賞析
下一篇:賈島《尋隱者不遇》表達什么?《尋隱者不遇》原文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