畬田調
大家齊力斸孱顏,耳聽田歌手莫閑。各愿種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滿青山。
谷聲獵獵酒醺醺,斫上高山入亂云。自種自收還自足,不知堯舜是吾君。
北山種了種南山,相助力耕豈有偏。愿得人間皆似我,也應四海少荒田。
這組詩原共五首,作于同年春天。蓋商州屬邑有豐陽、上津,皆深山窮谷,不通轍跡。其民刀耕火種,廣種薄收;其俗互助力田,杭育杭育,人人自勉。王禹稱對此十分歆羨贊賞,遂效唐代劉白唱酬相與為《竹枝詞》之遺意,為山民創作了這組《畬田調》亦即勸耕之山歌,教他們唱,“其詞則取乎俚,蓋欲山民之易曉也。”應該說是很有意義的。
“孱顏”猶巉巖,山高峻貌。“千百索”的“索”是當地山民的度量單位,因為他們不懂也不用通行田畝丈量單位,但以百尺繩索量地,道“某家今年種得若干索”以為田數(原注)。
“自種”二句,化用《擊壤歌(日出而作)》“帝力于我何有哉”,但亦有新意,乃謂山民自給自足,但不受官吏徭役的苛擾,也就心滿意足了。當然,這也有賴于時代的清平,雖然山民并不理會。
“愿得”二句,主要是唱給執政者聽的,希望能把商州經驗向全國推廣(《序》云“亦欲采詩官聞之,傳于執政者,茍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辟矣”)。
詩除重視農耕以外,還反映了勞動人民以勞動為生,以勞動為樂,以勞動為榮的淳樸的思想感情,并使用勞動人民的語言,在古詩中是難能可貴的。對南宋的楊萬里、范成大都有積極影響。
上一篇:溫庭筠《菩薩蠻》精品詩詞解讀
下一篇:王禹偁《村行》精品詩詞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