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以寧
王以寧(約1090~約1146),一名以凝,字周士,祖籍湘潭(今屬湖南)。先后擔任過成忠郎、從事郎、鼎州知州、京西制置使、永州別駕、潮州安置、右朝奉郎、全州知州等職。著有《王周士詞》。
水調歌頭·呈漢陽使君
【原文】
大別我知友,突兀起西州。十年重見,依舊秀色照清眸。常記鮚碕狂客 ① ,邀我登樓雪霽,杖策擁羊裘。山吐月千仞,殘夜水明樓。
黃粱夢,未覺枕,幾經秋。與君邂逅,相逐飛步碧山頭。舉酒一觴今古,嘆息英雄骨冷,清淚不能收。鸚鵡 ② 更誰賦,遺恨滿芳洲。
【注釋】
①鮚碕狂客:代指漢陽使君,古時有以籍貫稱人的習慣。
②鸚鵡:即鸚鵡洲,位于漢陽西南江邊,漢末狂士禰衡的葬處,以禰衡《鸚鵡賦》而得名。
【譯文】
大別山是我的知心朋友,它山勢峭拔,高聳入云。闊別十年今又與其重逢,景色清麗如故。想起漢陽使君,他身穿羊裘,拄著拐杖,在大雪停后邀我登高。千仞群山,一輪彎月,湖水清澈,樓閣倒映。
十年的歲月,仿佛一枕黃粱夢,還未察覺,歲月已匆匆而過。今天你我重逢,在碧山頭相互追逐,健步如飛。暢飲美酒,評談千古,感嘆英雄豪杰都已逝去,不由得淚雨難收。現在誰作鸚鵡賦?壯志未酬,只有滿腔遺恨。
【鑒賞】
這是一首寄贈之作,獻給詞人的好友漢陽使君。當時兩人在大別山重逢,距上次相會已有十年之遙,詞人感慨不已,作此詞以抒懷抱。
上片寫故友重逢。起句使用擬人手法,賦予大別山以情感。“突兀”一句寫大別山山勢之峭拔高聳。“十年”兩句寫十年后青山依舊,景色如新。“常記”之后,都在回憶好友的豪邁性情、衣著打扮以及當年的美好時光。
下片筆勢遒勁,寫闊別重逢后的豪邁情懷。十年間,詞人幾經宦海沉浮,回首前塵,真如黃粱一夢。縱使多少時光流逝,但兩人依然豪情滿懷,不輸當年。“舉杯”三句,縱論古今,慨嘆英豪,隱隱流露出詞人對英雄壯志難酬的世道的譴責。結尾兩句,詞人借禰衡《鸚鵡賦》的典故,一吐胸中抑郁之懷。
本詞描述了兩次游山的情景,筆勢遒勁,以景狀情,為豪放詞中難得的佳作。
上一篇:李處全《水調歌頭·冒大風渡沙子》原文、注釋、譯文、鑒賞
下一篇:方岳《水調歌頭·平山堂用東坡韻》原文、注釋、譯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