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揚州慢
姜夔(1155—1221),號“白石道人”,鄱陽人。一生漂泊江湖,依人作客,卻絕不逢迎取合。與辛棄疾、楊萬里、范成大等為文字交,詩詞皆卓然成家。詞風清麗典雅,以冷香幽韻和瘦骨逸神獨擅勝場,為清代浙派詞人所尊奉。他深諳音律,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綴音譜,是流傳至今唯一完整的宋代詞樂資料。著有《白石道人歌曲》。
淳熙丙申正(zhēng)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壁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題解】《揚州慢》,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發懷古之思。雙調,九十八字,上片十句四平韻,下片九句四平韻。作者有十七首自度曲,這是寫得最早的一首。
【注釋】1.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2.正日:至日、冬至。3.維揚:揚州。4.薺麥:薺菜和麥子。5.彌望:滿眼。6.戍角:軍中號角。7.千巖老人:指南宋詩人蕭德藻,作者曾跟他學詩又是他的侄女婿。宋紹興三十一年,作者與楊萬里結為詩友,楊將其與范成大、尤袤、陸游并稱“南宋詩人四大家”。蕭贊賞此詞應是晚些年的事,故有人認為小序末句是后加的。8.黍離:《詩經·王風》中的一首,較為流行的說法是周平王東遷后周朝大夫經西周舊都,見“宗室宮廟,盡為禾黍”,遂賦《黍離》詩志哀。后世即用“黍離”來表示亡國之痛。9.淮左:淮南東路,揚州是宋代淮南東路的首府,故稱“淮左名都”。10.竹西:揚州城東一亭名,也指揚州。11.春風十里:這里用以借指昔日揚州的最繁華處。12.胡馬窺江:1161年金主完顏亮南侵,攻破揚州,直抵長江邊的瓜洲渡。到淳熙三年作者過揚州已十六年。13.廢池喬木:廢毀的池臺和殘存的古樹。14.漸:向、到。15.清角:凄清的號角聲。16.杜郎:杜牧。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揚州任淮南節度使掌書記,以詩酒清狂著稱。17.俊賞:俊逸清賞。18.豆蔻:形容少女美艷。19.豆蔻詞工:杜牧《贈別》有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20.青樓:妓院。21.青樓夢好:化杜牧《遣懷》詩“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句。22.二十四橋:源自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一說唐時揚州城內有橋二十四座,皆為可記之名勝。(見沈括《夢溪筆談》)。一說專指揚州西郊的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故名。”(見《揚州畫舫錄》)23.橋邊紅藥:二十四橋又名紅藥橋,橋邊生紅芍藥。
【串譯】淳熙年丙申月冬至這天,我經過揚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薺草和麥子。進入揚州,一片蕭條,河水碧綠凄冷,天色漸晚,城中響起凄涼的號角。我內心悲涼,感慨于揚州城今昔的變化,于是自創了這支曲子。千巖老人認為這首詞有《黍離》的悲涼意蘊。
揚州是淮河東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處,解下馬鞍稍作停留,這是最初的行程。經過春風吹遍的十里揚州,到處都是一派青青的薺菜麥子。自從金兵進犯長江回去以后荒廢了池苑,伐去了喬木,至今還討厭說起舊日用兵。天氣漸漸進入黃昏,凄涼的號角吹起了冷寒,這都是在劫后的揚州城。杜牧有卓越的鑒賞,料想今天,此君若重來此地一定吃驚。即使“豆蔻”詞語精工,青樓美夢詩意嘉好,也難于表達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橋仍然還在,橋下江中的波浪浩蕩,凄冷的月色,處處寂靜無聲。懷念橋邊的紅芍藥,可知它每年替什么人開花繁生?
【賞讀提示】本篇是作者二十一二歲路經揚州時有感而作。揚州是唐代名城,宋代早期也基本保留其固有面貌。但宋室南渡后,由于女真貴族統治集團多次南侵,揚州屢遭戰亂,終于被弄得殘破不堪。宋詞中有不少作品是反映揚州盛衰變化的,雖也寫出了揚州的今昔變化與殘敗凋零,但卻都不如這首詞寫得深沉悲愴,情韻綿進。此詞的特點是上片紀行,下片志感。上片寫揚州過去的盛況,都是虛筆。“淮左名都”不過耳聞;“竹西佳處”也非目見;時屆歲暮,“春風十里”用杜牧詩,并非實指行春風中,而是使人聯想當年樓閣參差、珠簾掩映的“春風十里揚州路”的盛況。“過春風十里”同“盡薺麥青青”對舉,正是詞序中所說的“黍離之悲”。“春風十里”既不指當時也不是具體景物,但一組合就顯出揚州昔日的繁華,為下文對比作鋪墊。寫揚州的今日,雖是實寫但只用大筆勾勒。此詞善于選擇最能表現戰后百事蕭條的典型事物來淡筆點染,留下開闊空間讓讀者去想象:說“廢池喬木”,說“薺麥青青”,說“清角吹寒”,并用“空”字輕輕一點,一幅城市破敗、弦管不聞、人煙稀少的圖景便宛然在目。下片即從杜牧身上落筆,把他的詩作為歷史背景,以昔日揚州的繁華同眼前戰后的衰敗相比,以抒今昔之感,同時也借以自述心情。作者這年正可以風流年少的杜牧自況,但面對屢經兵火的揚州,縱有滿懷風情也不能不為傷離念亂之感所淹沒。以艷語寫哀情,可以說是此詞的一個特點。并非追慕杜牧的冶游,實以寄托當前的哀感。詞里沒有一個字正面抒情。“厭言兵”的是“廢池喬木”,驚嘆揚州的是“杜郎”,凄冷無聲的是“月”,開無主的是“紅藥”——結尾一問,以花的無知襯托人的有情。作者的詞抒情寫景都不執著于具體細致的刻畫描繪,總是寫得空靈、疏淡,有時比起慷慨發怒和一泄無余更能激起讀者去進行再創造,更具有藝術感染力。
作者終生不仕,以游歷終老,所以詞多是個人身世的感悟。而這首《揚州慢》則是作者一首難得的感懷家國、哀時傷亂的佳作。縱觀全詞,無論是詞人所見到的“薺麥青青”“廢池喬木”,還是在黃昏里聽到的“號角”和“空城”,還是詞人自身所想到的杜牧“難賦深情”和不知亡國恨的“橋邊紅藥”,都是一種悲劇的寫照。此詞誦讀的基調為悲涼凄愴,沉郁、凝重的節奏動型。語勢平穩,多抑少揚,語調語氣的轉換都應穩中見意,行腔用句都應籠罩在一種悲涼凄愴的氛圍中。
【斷句頓挫建議】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推薦名句】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上一篇:《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原文、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原文、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