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的誕生
曲闌干外天如水,昨夜還曾倚。初將明月比佳期,長向月圓時候、望人歸。
羅衣著破前香在,舊意誰教改。一春離恨懶調弦,猶有兩行閑淚1、寶箏2前。
——晏幾道·虞美人
完全讀懂名句
1、閑淚:多余的淚。2、寶箏:箏的美稱。箏:撥彈樂器,形似瑟。
九曲欄桿外天色如水,昨天夜里我還曾憑靠過。當初將明月比喻為情人相會的佳期,現(xiàn)在每到月圓時候,就總是盼望離人回來。
綾羅衣服已破舊,往日的熏香味仍撲鼻可聞,可是舊時情意卻已經改變。這一個春天離恨縈懷,無心去調弄琴弦,甚至還有兩行多余的淚,灑在寶箏前。
名句的故事
在千年詞史上,有三位專門以小令抒寫哀痛感傷之情的圣手,就是南唐的李煜、北宋的晏幾道和清初的納蘭性德。而晏幾道之所以是描繪感情的圣手,除了其遣詞用字不矯揉造作外,他的敏感與細膩,不禁讓人覺得真是懂得女人心。
九曲欄桿都依傍過好幾遍了,甚至昨天晚上還又依傍了一次。不只依傍著欄桿,我還癡癡望著天上的月亮,每天觀察著月亮的陰晴變化。不只觀察月亮的大小變化,還每天聞著一件早已穿破的卻仍舍不得丟的綾羅衣服的熏香味道。不練琴也就罷了,竟還坐在琴箏前,不爭氣地掉眼淚。
古代女子的閨房寂寞、哀怨早已是詩人所喜歡描寫的對象之一,而本詞指出守在閨房里的這位女子日常消遣基本上只有兩種:其一,倚樓遙望,望天、望月、望伊人歸來。然而,期待總是再一次落空??。其二,回到閨中,只有“調弦”解憂,獨自淚落,而“羅衣著破”,依然不愿換,顯示女子的戀戀情深。
透過晏幾道的詞,讓我們窺探到古代女子的內心世界。在心上人離別之后,竟然只能在倚欄遙望的期盼與寶箏淚落的排遣中打發(fā)無聊寂寞的時光。而這樣的情思愁苦,若沒有晏幾道的細膩描寫,更是永遠沒有人會知道。換句話說,晏幾道真可說是古代女性的“代言人”。
歷久彌新說名句
晏幾道不僅是“古之傷心人”,更是“古之有情人”。他對女子的感情,與一般文人迥然不同。陳廷焯曾贊賞說:“小山詞無人不愛,愛以情勝也。情不深而為詞,雖雅不韻,何足感人?”
另一位也以寫情聞名的張先,據(jù)說曾經與一尼姑交好,老尼姑把小尼姑關在池中的水閣一起睡,三更半夜小尼姑放下梯子,偷偷讓張先上閣樓相會。張先事后還寫詩記錄:“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后,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一叢花》)梯橫畫閣就是敘其景,也是自己爬樓梯的韻事,其中“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是怪自己還不如桃花、杏花,懂得隨著春風舞向所思念的人。據(jù)說,歐陽修就很喜歡“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這句,有一次張先去拜訪歐陽修,歐陽修迎出門來的第一句話就是:“這不是‘桃杏嫁東風’郎中嗎?”
張先不但有情,而且還多情、風流。張先的風流在當時是有名的,即使到了80歲高齡,他還在家中蓄養(yǎng)歌妓,甚至他還曾經勸告晏幾道的父親晏殊要“人生得意須盡歡”,讓晏殊又改變心意把被妻子辭退的歌妓又找了回來,也不知道有沒有造成晏殊一場家庭風暴。而豪放詩人蘇軾也曾經因為養(yǎng)妓事件,寫詩送給張先,寫道:“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將張先比喻成《西廂記》里到處拈花惹草的秀才張珙了。張先讀了,則忙作另一首詩,為自己辯白:“愁似鰥魚知夜永,懶同蝴蝶為春忙。”后來張先甚至還娶了一位年僅18歲的小妾,性喜促狹的蘇軾自然又無法“視而不見”,又寄去了一首詩:“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fā)對紅妝。鴛鴦被里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而蘇軾寫給張先的這首詩,近來因為中國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的一段黃昏之戀,而意外地聲名大噪起來;而著名的世界文學《羅莉塔》(Lolita)的另外一個中文譯名,就是取自蘇軾的詩:“一樹梨花壓海棠”。
上一篇:《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宋詞名句解讀
下一篇:《與余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宋詞名句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