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安靜
無邊的山谷中只有我的蠟燭燃燒。
巨大的夜所有的光線匯集到它上面,
直到風吹來。
巨大的夜的光線
匯集到它的形象上
直到風吹來。
(趙毅衡譯)
(美國)斯蒂文斯
“美是這樣一種東西:帶有熱忱,也帶有愁思,它有一點模糊不清,能引起人的揣摩猜想”(波德萊爾《隨筆》)。《山谷中的蠟燭》正具有這種“模糊不清,能引起人的揣摸猜想”的朦朧美。
黑夜的光在客觀上是沒有的。光本來是太陽的顏色。作品中“巨大的夜所有的光線匯集到它上面”、“巨大的夜的光線”所指的是不是一種被凈化了的心靈,在孤寂的夜晚產生的光的感覺?我們自己也有那種愈是夜深人靜,心路的歷程就愈漫長而清晰,甚至比白日更清晰的體會。
中國詩人對蠟燭的贊美是頗具匠心的,曾把它比作凄楚的淚、熾熱的心等等。從蠟燭的歷史作用看,它更是光明的使者。即使現在電和激光能明亮得使人發狂,但富有情調的人們依然要在特殊的日子里用蠟燭創作出迷朦的溫暖、溫馨。可見世界上確實存在著“燭光美”。燭光微紅、飄逸、安靜、柔美、敏感。燭光在時,風不能來,真的。但山谷中是不會有蠟燭燃燒的。詩人說“無邊的山谷中只有我的蠟燭燃燒”是象征意義上的蠟燭。象征什么呢,莫不是詩人那顆柔弱、敏感、透明、孤寂的心?
詩人不僅有詩心,他還非常熱愛現代音樂和美術,尤其推崇超現實主義的抽象圖形和奇異色彩。在巨大的夜里有無邊的山谷,在山谷中燃著微紅的蠟燭,是蒼茫與弱小、黑色與紅色的交疊,是空朦低回的大提琴與凄婉柔美的小提琴的交響,是宇宙與自我的抽象。
詩人這篇短短的小詩所顯示的思想容量,令人回味不已,也是作者哲學見解,美學觀點的結晶。
上一篇:杜牧:山行
下一篇:維維:山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