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趙江濱
金黃的稻束站在
割過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無數個疲倦的母親,
黃昏路上我看見那皺了的美麗的臉,
收獲日的滿月在
高聳的樹巔上,
暮色里,遠山
圍著我們的心邊,
沒有一個雕像能比這更靜默。
肩荷著那偉大的疲倦,你們
在這伸向遠遠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靜默。靜默。歷史也不過是
腳下一條流去的小河,
而你們,站在那兒,
將成為人類的一個思想。
鄭敏
本詩里,“金黃的稻束”只是詩人充滿睿智的想象翩翩煽起的一個出發點。隨著悠長的遐思,一個個意象汩汩涌出。金黃的稻束矗立在豐收的原野,但詩人卻沒有露出淺薄的微笑和輕松,滾過思緒的是那播種豐收的艱辛,孕育成熟的疲倦。于是沉甸甸的飽滿的稻束和干枯的疲倦的母親自然構連,憂郁和沉重的情調給燦爛的田野沾染上辛酸的色彩。肅穆和莊嚴使我們學會沉思,濃郁的詩意也在這一片靜穆的天地中蕩漾。
詩人沉緬于對母親的感懷中,悠然抬頭,淡霞細抹的初月從遠山頂上升起,斜掛在樹梢上,漏過云隙的清輝仿佛“那皺了的美麗的臉”。此情此景,在詩人心中幻化出一個具有永恒意義的靜默的雕像——偉大的母親。她們不以喧嚷顯示自己的存在,她們只以超然的神情塑造自己的形象。靜默似乎是她們那涵蓋天地的胸懷。
詩人在內心創造了一幅偉大的圖畫之后,視線又回顧到秋熟的田野里那“金黃的稻束”。此刻,她們好象又是一番景象,在那里“低首沉思”。思想的靜默是一種偉大的靜默,這使我們想到羅丹的那尊著名雕像“思想者”。最后四行,詩人以一種凝重的哲理語言賦予全詩雋永的意味。說明有思想的靜默深隱著一種穿透歷史的遠大力量,相對于“靜默”,歷史不過是個匆匆奔忙的過客。詩寫到這里,把讀者引進一種深邃的境界。
詩人深受德國詩人里爾克的影響,并受西方音樂和繪畫的熏陶。詩的開頭寫的是一片靜穆的秋日風光,通過聯想卻成了詩人思緒的觸發點;同時;“雕像”也是理解本詩的一把鑰匙:用連綿不斷的意象表達蘊藉含蓄的意念,通過氣勢的渲染構成一幅璀璨的圖畫,引起反復咀嚼、回味無窮的效果。
上一篇:(法國)拜斯·進軍(選譯)
下一篇:李商隱·錦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