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萬山寄張五·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
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dāng)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
【作者簡介】
孟浩然(公元689-740),是盛唐時期最有名的大詩人之一。他和王維一起合稱“王孟”,是唐代田園詩派代表人物。他的詩風(fēng)格清淡、自然而又韻味深長,在唐詩中自成一家。
【字句淺釋】
解題:這是一首懷念朋友的詩。全詩情景交融,渾為一體;情逸而真,景淡而美,是孟詩的代表作之一。張五,即張子容,是作者的朋友,隱居在襄陽峴山南約兩里的白鶴山。作者隱居在峴山附近,因此登上峴山對面的萬山遙望朋友,并寫詩寄意。北山:指作者自己隱居的峴山(因在朋友居處的北面)。隱者:作者自稱。怡悅:安適而愉快、喜悅。始:才。滅:指(雁影)消失在遠(yuǎn)方。薄暮:接近傍晚時。興:興致。清秋:清明的秋色。平沙:水邊的沙灘。薺:薺菜。洲:沙洲。何當(dāng):何時能夠。
【全詩串講】
在你北面那山上的白云堆里,我安適的隱居生活使我欣喜。
登上山頭是想遙望你的住地,我的心正隨著大雁向你飛去。
黃昏的時份帶給我淡淡愁緒,清秋的山色使得我情閑致逸。
我不時俯瞰人們趕回村里去,正走在沙灘上或在渡頭歇息。
天邊樹木好象薺菜般的微細(xì),江畔沙洲有如月照似的清晰。
什么時候你能把酒載到這里,重陽節(jié)我們開懷共醉暢心曲。
【言外之意】
孟浩然的詩在唐詩中是有其獨特風(fēng)格和地位的。后人評之為“語淡而味終不薄”(清?沈德潛),確實說到了孟詩的一個重要特征,而本詩正是表現(xiàn)了這一特征的代表作之一。在“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四句中,作者既不著力于人物的動作,也不著力于景物的色彩。只用樸實的語言,如實寫出,讀來平淡而自然,但卻顯示了山村的靜謐氣氛,表現(xiàn)了自然的優(yōu)美景像。作者在這里創(chuàng)造的清幽淡遠(yuǎn)的境界,正是孟詩上述風(fēng)格的一個典型。
作者和朋友張五都是避世隱居的人。秋日登高時節(jié),因懷念朋友而登高遙望朋友的居處,并進(jìn)而遠(yuǎn)近四望,心隨景起,景隨心轉(zhuǎn)。于是所見情景人物,都帶著作者心中的感情色彩和自然時令的特別豐姿,紛紛呈現(xiàn)在眼前。作者詩中只字未提歸隱者之間的心曲與常人有何不同,但詩中情景交融的寫法和內(nèi)涵,已經(jīng)鮮明的顯現(xiàn)了歸隱者心中閑逸幽遠(yuǎn)的情趣和對世事關(guān)心的不同視角。作者情真意切的希望朋友早日載酒而來,在重陽節(jié)時可以開懷暢敘,同醉方休。其間,他們必有許多話要說,有許多思想、感情要交流。作者雖然略去不談,讀者料能想到,他們要說的話,也必如此詩一樣清幽高遠(yuǎn),絲毫不帶塵世間的重濁俗味。
上一篇:于武陵《勸酒》感嘆人世詩
下一篇:李商隱《暮春獨游曲江》舊地重游物是人非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