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婉曲
“交通安全周”期間,某市交通部門貼出標語:“閣下駕駛汽車,時速不超過三十公里,可以欣賞本市的美麗景色;超過六十公里請到法庭作客;超過八十公里,歡迎光臨本市設備最新的醫院;上了一百公里,祝您安息吧!”
標語以婉曲的手法,告誡人們要按規定的時速行車,否則會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后果。
在言語活動中,說話人有時故意不說出本意,只敘述與本意相關或相類的事物,含蓄地道出本意,這種表述方法叫婉曲。婉曲分為暗示和折繞。
1.暗示
暗示是用與本意相關的語句旁敲側擊,讓對方猜得透本意。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的《十八相送》里有這樣一段唱詞:
祝:(唱)出了城,過了關,但只見山上樵夫把柴擔。
梁:(唱)起早落夜多辛苦,打柴度日也艱難。
祝:(唱)他為何人把柴打?你為哪個送下山?
梁:(唱)他為妻兒把柴打,我為你賢弟送下山。
祝:(唱)過了一山又一山。
梁:(唱)前面到鳳凰山。
祝:(唱)鳳凰山上百花開。
梁:(唱)缺少芍藥共牡丹。
祝:(唱)梁兄若是愛牡丹,與我一同把家歸,我家有支好牡丹,梁兄要摘也不難。
梁:(唱)你家牡丹雖然好,可惜是路遠迢迢怎來攀。
祝:(唱)青青荷葉滿水塘,鴛鴦成對又成雙,梁兄啊!英臺若是女紅妝,梁兄愿不愿配鴛鴦。
梁:(唱)配鴛鴦,配鴛鴦,可惜你,英臺不是女紅妝。
……
幕后合唱:過了河灘又一莊,莊內黃狗叫汪汪。
祝:(唱)不咬前面男子漢,倒咬后面女紅妝。
梁:(唱)賢弟說話太荒唐,此地哪有女紅妝,放大膽子莫驚慌,愚兄打犬你過莊。
祝:(唱)眼前還有一口井,不知井水有多深?
梁:(唱)井水深淺沒關緊,你我趕路最要緊。
祝:(唱)梁兄來,你看井底兩個影,一男一女笑盈盈。
梁:(唱)愚兄明明是男子漢,你為何將我比女人?
幕后合唱:過一井來又一堂,前面到了觀音堂。
祝:梁兄,可到堂前一拜呀?
梁:好哇!(唱)觀音堂,觀音堂,送子觀音坐上方。
祝:(唱)觀音大士媒來做,我與你梁兄來拜堂。
梁:(唱)賢弟越說越荒唐,兩個男子怎拜堂?
祝英臺女扮男裝去杭州讀書,“三載同窗情似海,山伯難舍祝英臺,相依相伴送下山,又向錢塘道上來。”祝英臺用暗示法向山伯吐露愛慕之情。一路上,英臺不說本意,只涉及與之有關的事物情境,因境設問,緣事傳情,旁敲側擊啟迪山伯,“呆頭鵝”梁哥哥竟啟而不發,不明真情。
2.折繞
所謂折繞,就是在言語交際中,故意繞一個或幾個彎子來托出本意。小幽默、小品文常常采用折繞法。如:
一位病人問醫生:“大夫,請告訴我,做什么樣的練習對減肥最有效?”
“轉動頭部,從左到右,然后從右至左。”醫生回答說。
“什么時候做呢?”
“當別人款待你的時候。”
病人詢問醫生:做什么練習對減肥最有效?醫生完全可以用“節食”兩個字做正面回答,而醫生沒有這樣做,卻繞了兩個彎子:“從左到右,從右到左,不停地轉動頭部”這是講搖頭,搖頭表示否定,什么情況下搖頭呢?“當別人款待你的時候”,這兩個彎子所托出的本意就是“節食”,醫生有意地折繞,比正面回答更含蓄、更幽默、更耐人尋味。反之,如果醫生直截了當地用“節食”二字來回答病人,這只能是病人和醫生的簡單對話,而不是幽默小品了。
諱飾
劉庸是乾隆皇帝的寵臣。一天,劉庸問乾隆:“萬歲,今年貴庚幾何?”乾隆回答:“朕今年四十有五,屬馬。你呢?”劉庸回答:“臣也四十有五,屬驢。”乾隆感到驚奇,又問:“朕屬馬,愛卿怎么屬驢?”劉庸討好地說:“萬歲屬馬,臣怎敢同屬,只好屬驢了。”
劉庸自稱“屬驢”是因為諱飾的緣故。
諱飾又叫避諱,是指說話人碰到犯忌觸諱的事物,不直接稱說,而用其他話語來修飾和替換。
我國封建社會對于帝王和尊長之名,在言語表達上要避諱。當朝的皇帝和被尊為“至圣”的孔子之名全國避之,謂之國諱或公諱。祖先和父親的名字全家要避諱,稱為私諱或家諱。避諱的方法是改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或原字缺筆書寫,或在姓和名中間加上“諱”字。
秦始皇名“政”與“正”同音,“正月”讀作“征月”,寫作“端月”。漢文帝名“恒”,“恒山”改為“常山”。“嫦娥”本為“姮娥”,因西漢時為避漢文帝劉恒的諱而改稱“嫦娥”,又稱“常娥”。
漢呂后名“雉”,“雉鳥”改名為“野雞”。唐太宗名為李世民,唐人行文用“代”來代替“世”,用“人”代替“民”;“觀世音”簡稱“觀音”;“民部”改為“戶部”。
宋時有個州官叫田登,自諱其名,州境之內皆呼“燈”為“火”,上元放燈,吏人書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天”,時人譏曰:“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孔丘的“丘”,讀為“孔某”,也是為了避諱。《儒林外史》中范進中了舉人,報喜時不直稱“范進”,而稱“范諱進”。
不僅僅是古代,現代人也有避諱的心理和習慣,特別是對不吉利的事物往往要避而諱之。
如:有一個不善于說話的人,一天,鄰居家生了一個孩子,大家都前去祝賀,他也去了,主人見他來了,怕他說漏了嘴,趕緊讓他進屋喝酒,他也自知口才不好,就光顧吃東西不作聲,直到喝完了酒,他才對大家說:“你們聽見了吧!我今天可什么也沒說,這小孩要是死了,可別怨我!”氣得主人目瞪口呆。
鄰居對“死”非常忌諱,為了避諱,才將那“口才不好”的人打發去喝酒,誰知他無意之中竟冒出一個“死”字來,一字犯諱,令人啼笑皆非。
避諱不僅僅是漢民族的心理習慣,外族人也有避諱的心理和習慣。日本人拒絕接受裝飾著狐或獾的圖案的禮品,他們認為狐貍象征貪婪,獾代表狡詐。在拉丁美洲國家,黑色和紫色是忌諱的顏色,手帕和刀劍都從不送人的,因為手帕和眼淚連在一起,而刀劍暗示友情的完結。
可見,避諱是一種民族心理現象,它同時反映在言語交際中。
【辨析】
婉曲與諱飾
兩者都不直接說出本意,而是換一個角度來說本意。婉曲是用相關或相類的事物來暗示,或繞個彎子間接地托出本意;諱飾是用其他的稱謂取代犯忌的事物。
上一篇:漢語修辭《夸張·精細·換算》釋義與辨析
下一篇:漢語修辭《對偶·排比·層遞·反復·類迭·同異·錯綜》釋義與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