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杜甫·兵車行》的思想感情
車轔轔①,馬蕭蕭②,行人弓箭各在腰③。
耶娘妻子走相送④,塵埃不見咸陽橋⑤。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⑥。
道旁過者問行人⑦,行人但云點行頻⑧。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⑨。
去時里正與裹頭⑩,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
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伸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21],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22],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23]。
【注釋】
①轔轔(lín),眾車聲。②蕭蕭,馬長嘶聲。③行人,出征之人,唐人詩中亦稱征人。即后所云“役夫”。④耶,同“爺”。⑤咸陽橋,在咸陽西南渭水上,漢時名便橋。⑥干,沖犯。此句猶言哭聲震天。⑦過者,過路人,實即杜甫自己。⑧點行,即按丁籍強制征調。頻,頻繁,指下“防河”、“營田”等事。按,“但云”以下,皆行人答語。借問答,就行人口中說出苦情。⑨十五、四十,皆指年齡言。防河,是時吐蕃侵擾河右,曾征召隴右、河西、關中、朔方諸軍防秋,故云“防河”。營田,屯田。無事則耕,有事則戰,寓兵于農?!缎绿茣?middot;食貨志三》:“開軍府以捍要沖,因隙地以置營田,天下屯總九百九十二。”⑩里正,唐以百戶為里,每里設正一人,負責里中事務。裹頭,古以皂羅三尺裹頭,曰頭巾。因年小從軍,故里正為之裹頭。按:唐之丁中制,人有黃、小、中、丁之分。開元二十六年,詔民三歲以下為黃,十五以下為小,二十以下為中。天寶三載,更民十八以上為中男,二十三以上成丁。詩言十五防河,是當時兵役征發,已及于丁、中以下十五歲之少年。[11]邊庭,邊疆,邊境。[12]武皇,本指漢武帝。武帝喜開邊,唐玄宗亦好開邊,猶似武帝,當時不便直斥,故比之武帝。唐人多如此。意未已,意猶未盡,指一味窮兵黷武。[13]山東,指崤山或華山以東。亦稱關東,因在函谷關以東。二百州,唐分轄區為十道,關以東七道,凡二百一十一州。[14]落,人聚居之地。荊杞,因連年戰爭,兵亂地荒,遂盡生荊棘枸杞。[15]秦兵,即關中之兵。耐苦戰,即能苦戰。[16]長者,行人對杜甫之尊稱。[17]敢伸恨,不敢伸說怨恨,即所謂“敢怒而不敢言”。敢,豈敢。[18]關西,指函谷關以西。詩前言“山東”,后言“關西”,表明無處不用兵。[19]縣官,指朝廷,亦專指皇帝?!妒酚洝匪抉R貞《索隱》:“縣官,謂天子也。所以謂國家為縣官者,夏官王畿內縣即國都也。王者官天下,故曰縣官也。”[20]信知,誠知。據傳秦始皇使蒙恬筑長城,死者相屬,當時民歌曰:“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不見長城下,尸骸相支拄。”又有民歌云:“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二句本此。[21]比鄰,猶近鄰。鄰為當時基層組織單位之一。唐時四家為鄰,五鄰為保。[22]青海,古名鮮水、西海,北魏時始名青海,在今青海省境內。唐高宗龍朔三年,青海為吐蕃所并。玄宗開元中,先后命將破吐蕃,皆在青海西,死者甚眾。天寶間,哥舒翰攻吐蕃石堡城,拔之,唐士卒死者數萬。故下云“新鬼”、“舊鬼”。[23]啾啾,即唧唧,嗚咽聲。“新鬼煩冤”與“舊鬼哭”當作互文解,新鬼與舊鬼既煩冤又悲哭,而襯之以“天陰雨濕”的凄涼環境,嗚咽之聲更慘。而其根源在上層統治者的窮兵黷武。
【評析】
史載,玄宗天寶十載(751)四月,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率兵六萬討南詔(今云南一帶),全軍陷沒。楊國忠掩其敗狀,又遣御史分道捕人,連枷強征入伍。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振野。又玄宗連年用兵吐蕃,死傷甚眾。杜甫親見征人服役慘狀,遂作此詩?!侗囆小肥嵌鸥词旅男骂}樂府。詩純用客觀敘述的表現手法,設為問答之詞,真實而深刻地揭露了窮兵黷武政策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全詩摹寫真切,句法錯綜,抑揚頓挫,驚心動魄,悲憤之情溢于言表,讀來催人淚下。
上一篇:杜甫的古詩《高都護驄馬行》表達了什么意思?
下一篇:古詩《杜甫·前出塞九首(選四)》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