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名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導讀】
這是杜甫自傷貧困的歌。上元二年(761)秋八月,怒號的秋風卷走了杜甫浣花溪畔草堂上的茅草,晚上又下了一場大雨,搞得屋漏床濕。面對這苦難的處境,杜甫不只是哀嘆自己的遭遇,而是進一步聯(lián)想到像自己一樣的“天下寒士”們何時才能都解脫苦難。這種憂國憂民、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懷歷來為人們所稱道。這是一首歌行體的古詩,句式長短不齊,韻腳多次轉(zhuǎn)換,給人一種參差錯落、曲折跌宕的感覺,有助于表現(xiàn)坎坷生活和悲涼郁塞的心情。
【原詩】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①。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②,
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③。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④。
公然抱茅入竹去⑤,唇焦口燥呼不得,
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⑥,秋天漠漠向昏黑⑦。
布衾多年冷似鐵⑧,嬌兒惡臥踏里裂⑨。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⑩。
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1,長夜沾濕何由徹○12!
安得廣廈千萬間○13,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14,
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15,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注釋】
①重(chónɡ):層。茅:茅草。②罥(juàn):纏繞。長林梢:高大的樹梢。③塘坳(ào):低洼積水的地方。④“忍能”句:意思是,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⑤入竹去:到竹林里去。⑥俄頃:轉(zhuǎn)眼間,不大一會兒。⑦漠漠:陰沉迷蒙的樣子。向:將近。⑧“布衾”句:意思是,蓋了多年的布被子已不保暖了。衾(qīn),被子。⑨惡臥:睡相不好。踏里裂:蹬破了被里。⑩雨腳:成串的雨點。如麻:用來形容雨點很密集的樣子。○1喪亂:指安史之亂。○12何由徹:如何挨到天亮。徹:通達,這里是“通宵達旦”的意思。○13安得:怎樣才能得到。廣廈:高大而寬敞的房屋。○14庇(bì):遮蓋,庇護。○15突兀:高聳的樣子。見:通“現(xiàn)”。
【譯詩】
八月秋高,狂風怒號,
卷走了我屋上的層層茅草。
茅草飛過江去落在了荒郊,
飄得低的掉在水塘里,
飄得高的掛在大樹梢。
南村的孩子們欺我年老無力,
竟當著我的面做強盜。
公然把茅草搶到竹林里去,
我唇焦口噪喊不住,
拄著杖嘆息不已氣難消。
一會兒風停了云色漸漸變暗,
秋天天色迷蒙已經(jīng)到了晚上。
布被子用了多年就像鐵一樣冰冷,
小兒子睡相不好又把被里蹬爛。
屋里漏雨連床頭也沒有干的地方,
密集的雨點卻一夜都不間斷。
自從安史亂起我就睡不安穩(wěn),
像這樣濕漉漉的如何熬到天亮!
怎樣才能得到千萬間寬大的房屋,
庇護住天下寒士讓人人喜歡,
不懼風不懼雨安穩(wěn)如山!
唉,什么時候眼前會出現(xiàn)這樣的房屋,
即使我的屋子破了受凍死去也心甘!
【賞析】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一首典型的現(xiàn)實主義詩作。它寫于杜甫漂泊西南時期,記錄了他當時居住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一間茅屋內(nèi)的生活經(jīng)歷和感觸。
詩的前三節(jié)描寫了秋風卷屋、群童抱茅、夜雨濕屋等幾幅畫面,寫出秋風吹破茅屋后給詩人帶來的困境。從“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兩句起,詩人把風雨之夜的困境同動蕩多年的安史之亂聯(lián)系起來,把對個人生活的憂慮轉(zhuǎn)為對國家、對人民的憂慮。“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表現(xiàn)了詩人在經(jīng)受生活上、精神上痛苦折磨的時候,想得更多的是普天之下千千萬萬像他這樣處于困苦境地的“寒士”,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
這首詩境界闊大深廣,雖寫的是個人的生活遭遇,但并未被凄涼的情感淹沒,而是表現(xiàn)出了一種推己及人,甚至寧苦自身以利他人的崇高思想境界。加之敘事生動而有層次,情感抒發(fā)深摯感人,語言使用準確而富有表現(xiàn)力,長短句的錯落搭配體現(xiàn)了“歌行體”的動感,是一首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形式完美結(jié)合的好詩。
上一篇: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
下一篇: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釵頭鳳》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