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 干 曲
崔 顥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xiāng)。
崔顥(約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2)舉進(jìn)士。天寶年間曾任司勛員外郎。元辛文房《唐才子傳》稱其“少年為詩,意浮艷,多陷輕薄”。則此詩當(dāng)為崔顥年輕時所作。《全唐詩》錄其詩一卷,《全唐詩續(xù)拾》補其詩五首(其中一首互見)。
《千家詩》將此詩稱作《長干行》,但宋人編《樂府詩集》、《萬首唐人絕句》均作《長干曲》,故從改。《長干曲》是流行在今南京地區(qū)的歌曲名。“長干”即“長干里”,是南京古代的地名,遺址在今內(nèi)秦淮河以南至雨花臺以北地區(qū)。唐許嵩《建康實錄》說:“長干是里巷名,江東謂山隴之間曰干。建康南五里有山岡,其間平地,民庶雜居,有大長干、小長干、東長干,并是地里名。”崔顥所寫《長干曲》組詩共四首,這是第一首。
前兩句寫女主人主動與陌生男子攀談,并迫不及待地自報家庭住址。橫塘也為南京古代地名,指流經(jīng)南京的秦淮河南岸的大堤。晉左思《吳都賦》稱:“橫塘查下,邑屋隆夸。”《文選》劉淵林注:“橫塘在淮水南,近江渚,緣江筑長堤,謂之橫塘。”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么住在秦淮河與長江邊的這位女子通常要做的事就是采蓮、采藕、采菱。從組詩第三首“蓮舟漸覺稀”一句可知,她這回獨自駕船是去采蓮的。由于獨自在秦淮河中行船不夠安全,所以當(dāng)她發(fā)現(xiàn)有位小伙子駕船從后面駛來,所以迫不及待地同人家拉關(guān)系。
后兩句寫該女子為了掩飾自己緊張、冒失與自作多情,所以又作了進(jìn)一步的解釋:“我之所以停船等你,覺得你或許是我的同鄉(xiāng)。”言下之意是說,如果是同鄉(xiāng),我們就可以一道去采蓮了。看來這是一位多情、直率、大膽、單純,心中沒有多少清規(guī)戒律的少女。我們再看看這組詩的第二首: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cè)。
同是九江人,自小不相識。
此詩寫那位小伙子的回答,他明確地表達(dá)了相見恨晚的意思。“九江”一般都以為指今江西省九江市,其實據(jù)范成大《吳郡志》卷一《沿革》記載:“項羽封英布為九江王,漢改九江為淮南,即以封布。十一年(196),布誅,立皇子長為淮南王。”又據(jù)元張鉉《至大金陵縣志》卷四上《疆域志一》記載:“淮南郡本秦九江郡,漢立淮南王國,后改為郡,晉治壽春(今安徽壽縣)。”可見“九江”泛指淮河以南地區(qū),從詩意看這里主要指秦淮河。他的意思是說,我與你從小都生活在秦淮河邊,遺憾的是直到今天我們才偶然相識。看來雙方都為這次意外相逢而感到欣喜,顯然兩人并駕齊驅(qū),高高興興地一道采蓮去了。下面我們再看看這組詩的第三首:
玉渚多風(fēng)浪,蓮舟漸覺稀。
那能不相待,獨自逆潮歸?
有道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不知不覺,天已經(jīng)晚了,風(fēng)浪已經(jīng)沖擊著岸邊。“渚”指河中的小洲,“玉渚”指小洲邊緣白色的沙灘,如陸機《招隱詩》:“清泉蕩玉渚,文魚躍中波。”隨著時間越來越晚,剩下來的蓮舟也越來越稀,小伙子也準(zhǔn)備回家了。那位姑娘見了非常著急,趕緊要小伙子等著她。那位姑娘過慮了,小伙子怎么會不等她呢?當(dāng)然這也是那位姑娘產(chǎn)生了不舍之情的一種反映。看來他們收獲了蓮子,也收獲了愛情。
第一首只寫問,沒寫答,將那位姑娘迫切希望找一個采蓮伙伴的心情,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第二首只寫答,沒寫問,同樣把小伙子迎風(fēng)而上、相見恨晚的心情給充分地表現(xiàn)了出來。第三首通過環(huán)境描寫與心理描寫相結(jié)合,為這次采蓮活動畫了個圓滿的句號。
上一篇:錢 起《逢俠者》原文、賞析、作者表達(dá)什么思想情感?
下一篇:李 白《靜夜思》原文、賞析、作者表達(dá)什么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