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至
杜 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杜甫,卷二《絕句》已介紹。代宗永泰元年(765)四月,嚴武卒。五月,杜甫攜家眷東下,經嘉州、戎州、渝州,至云安養病。永泰二年(766)夏初,移居夔州,得到夔州都督柏茂琳的照顧,讓他主管東屯公田百頃,這樣他的生活又暫時安定下來。《小至》當作于杜甫生活在夔州期間。小至乃冬至后一日。《千家詩》將《小至》改名為《冬至》,大概是因為詩中有“冬至”兩字,人們對冬至又比較熟悉,而對小至卻不熟悉。這是不妥當的,因為杜甫除《小至》外,當時還寫有《冬至》詩。
首聯扣題寫冬至剛過,春天就到來了。起句寫天時與人事都在迅速地發展變化著,此句既是議論又是抒情,一個“催”字讓讀者體會到了詩人所懷有的緊迫感。次句寫了冬至的意義,冬至為陰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時間在每年陽歷12月21日至23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晝就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氣溫就逐漸升高了。英國詩人雪萊《西風頌》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而杜甫甚至說冬至后春天接著就來了,可見杜甫對事物的觀察是多么敏銳而準確。同時也反映了杜甫對春天到來的渴望之情。
頷聯承上運用比喻寫冬至后,陽氣逐步上升、春天逐步到來的過程。三句將春天比喻成一幅美麗的刺繡作品,繡女每天都在用五色絲線不斷地刺繡著,春色也就不斷地增加。仇兆鰲《杜詩詳注》卷十八引《唐雜錄》云:“唐宮中以女工揆日之長短,冬至后,日晷漸長,比常日增一線之功。”“弱線”一方面形容絲線很柔軟,一方面又使人聯想起繡女們柔弱的手指。四句將春天比喻成一支美妙的樂曲。葭,蘆葦,此指蘆葦內的薄膜,可蒙在管樂器的孔上。《漢書·王莽傳》師古注:“葭,蘆也。莩者,其筒里白皮也。言其輕薄而附著也。”六管,六律、六呂的合稱。六律為陽,應一、三、五、七、九、十一這6個月。六呂為陰,應二、四、六、八、十、十二這6個月。冬至在陰歷十一月,屬陽。這句詩的意思是吹六管震動蒙在孔上的薄膜,發出了陽春之音。
頸聯展望即將到來的早春美景。五句寫河邊的柳樹等待臘月一過就會舒展自己嫩綠的枝條。臘月,即陰歷十二月。六句寫山坡上梅花想要沖寒冒雪開放。這兩句詩采用擬人手法,寫出柳樹與梅花期待春天到來的迫切心情,當然這也是詩人迫切心情的反映。
尾聯以懷念故鄉作結。七句寫夔州與故鄉雖然不同,但是兩地景物的差別卻不大。從中可見,他又在懷念故鄉,由于此時生活比較安定,所以他的心情還是比較愉快的。末句寫他讓兒子將杯中酒一飲而盡。杜甫不僅自己飲酒,而且和兒子一同飲酒,并且勸兒子干杯,可見他的心情還是相當愉快的。關于“覆杯”,仇兆鰲《杜詩詳注》卷十八解釋道:“鮑照《三日》詩‘臨流盡覆杯’,此覆杯是快飲也。公《墜馬》詩云‘喧呼且覆杯中綠’,知此詩乃盡飲之義”。
一談到杜詩的風格,人們就會想到沉郁頓挫,作為杜詩風格的主要特征,這當然是不錯的。不過宋人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六引了王安石的一段話,指出了杜詩風格的多樣性:“其詩有平淡簡易者,有綺麗精確者,有嚴重威武若三軍之帥者,有奮迅馳驟若泛駕之馬者,有淡泊閑靜若山谷隱士者,有風流醞藉若貴介公子者。”一提到杜甫在夔州寫的詩,人們總會想到他《登高》中的幾句:“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讀罷《小至》,我們發現他對生活是那么熱愛,是那么樂觀,剛過冬至,就感受到岸邊柳枝將要吐綠,山間梅花將要開放,并且與兒子一同開懷暢飲。所以廣讀一位詩人的詩,對我們全面而正確地認識這位詩人是大有好處的。
上一篇:賈 島《尋隱者不遇》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
下一篇:杜荀鶴《山中寡婦》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