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
名句: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導(dǎo)讀】
于謙(1398—1457),字廷益,號節(jié)庵,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軍事家、詩人。曾任監(jiān)察御史、兵部侍郎及山西、河南、江西等地巡撫,為民興利除弊。他的詩多憂國憂民,風(fēng)格質(zhì)樸剛勁,語言天然,不事雕琢。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詩,據(jù)說是詩人十七歲時所寫。石灰,由石灰?guī)r燒制而成,須經(jīng)過山中千錘百擊的開采,然后放到石灰窯里,用熊熊大火煅燒才能最后成為白色粉末,即石灰。詩人就是抓住這一點,通過引申、比喻來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
【原詩】
千錘萬擊出深山①,烈火焚燒若等閑②。
粉骨碎身渾不怕③,要留清白在人間④。
【注釋】
①千錘萬擊:指開采石灰?guī)r。古代深山采石全靠人用錘子和鋼鑿從山上一下一下地錘打、敲擊。②若等閑:好像極其平常的事。③粉骨碎身:是說巖石燒過后從窯中扒出來,用水一沖,就會炸裂開來成為粉末,即石灰。一作“粉身碎骨”。④清白:既指石灰的顏色純潔雪白,也喻指自己高潔清白的品質(zhì)。
【譯詩】
經(jīng)千萬次的錘打從深山中來,
用熊熊烈火焚燒也全若等閑。
即使燒成了粉末也毫不害怕,
為的是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間。
【賞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詩歌。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首句“千錘萬擊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很不容易,要歷經(jīng)千錘萬擊、千難萬險才能成功。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中“烈火焚燒”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的嚴(yán)峻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骨碎身渾不怕”中“粉骨碎身”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渾不怕”三字又使人聯(lián)想到其中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作為詠物詩,這首詩的價值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zāi)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但英宗復(fù)辟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全詩語言簡潔、生動,涌動著一種磊落剛正的浩然之氣,讀來令人感動,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上一篇: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相見歡》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
下一篇: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終南別業(yè)》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