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①
名句: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卻道天涼好個秋。
【導讀】
這是辛棄疾寫于博山道中石壁上的一首詞。辛棄疾在被解職后閑居在信州上饒(今江西上饒市)期間,經(jīng)常在博山閑游。盡管博山風景美麗,可他聯(lián)想到國勢風雨飄搖,自己卻報國無門,心情憤懣,充滿憂愁,寫下了這首詞。
“丑奴兒”為詞牌名,又名“采桑子”。
【原詞】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②。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③。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④。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注釋】
①博山:山名,在今江西廣豐縣西南三十余里。②層樓:指高樓。③強(qiǎnɡ):勉強。④欲說還休:要想說出來而又沒有說出來。此化用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中“多少事欲說還休”的詞意。
【譯詩】
少年時不懂得愁滋味,
很喜歡獨自登上高樓。
很喜歡獨自登上高樓,
為寫新詞去勉強說愁。
如今嘗盡了愁的滋味,
提起“愁”字就緘口。
提起“愁”字就緘口,
只說天氣涼爽好個秋。
【賞析】
這首詞通過回顧少年時不知愁苦的情景,襯托“而今”深深領略了愁苦的滋味、卻又說不出道不清的感受,寫出“少年”和“而今”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變化。
上片寫少年時沒有經(jīng)歷過人世艱辛,喜歡登上高樓賞玩景致,本來沒有愁苦可言,但是“為賦新詞”,只好裝出一副斯文樣子,勉強寫一些“愁苦”的字眼應景。上片生動地寫出少年時代的純真幼稚。“不識”寫少年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愁”,十分真切。下片筆鋒一轉(zhuǎn),寫出歷盡滄桑、飽嘗愁苦滋味之后思想感情的變化。“識盡愁滋味”概括了作者半生的經(jīng)歷:積極抗金,獻謀獻策,力主恢復中原。這些不僅未被朝廷重視,反而遭受投降派的迫害、打擊。他這“愁”郁結心頭已久,是很想對人傾訴一番,求得別人的同情和支持的,但是一想到朝廷昏庸黑暗,投降派把持政權,說了也于事無補,就不再說了。“欲說還休”深刻地表現(xiàn)了作者這種痛苦矛盾的心情,悲憤愁苦溢于言表。值得注意的是,“欲說還休”四字重復出現(xiàn),用疊句的形式渲染了“有苦無處訴”的氣氛,增強了詞的藝術效果。
這首詞通篇言愁,融進了作者復雜、深刻卻又難以言明的人生體驗,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現(xiàn)了受壓抑、遭排擠、壯志難酬的痛苦,也表現(xiàn)了對南宋朝廷的諷刺與不滿。詞末以“卻道天涼好個秋”這樣一句閑談之語來收束全篇,表現(xiàn)心中極度的憤懣之情,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耐人尋味。
上一篇: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
下一篇: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臨江仙》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