輞川積雨
王 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王維,卷一《竹里館》已介紹。《輞川積雨》王維集題為《積雨輞川莊作》,王維自天寶三載(744)至十五載(756)安史之亂陷賊前,常居輞川,此詩當作于這一時期,具體時間難以確知。
“輞川”在今陜西藍田南20里,水出終南山輞谷,北流入霸水,為著名風景區,詩人在此有輞川別墅。“積雨”指久雨。
首聯扣題寫田家生活。起句通過“空林煙火遲”來寫“積雨”。因為連續下雨,天陰沉沉的,空氣中的濕度大,所以詩人只見到“空林”,而未見到田家。一個“遲”字將陰雨天的田家的炊煙寫得十分傳神,它一方面說明因為陰雨天,天色比較暗,農民起身較遲,所以升火做飯也比較遲,另一方面說明炊煙上升得比較緩慢。次句上承炊煙寫農婦們正在做飯,準備給在東面田地里干活的農夫們送去,也可謂銜接自然。“藜”,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葉可食。“餉”,給在田地里干活的人送飯。“菑”,開墾了一年的田地,此泛指田地。“東菑”指東面的田地。
頷聯寫自然景物。南宋魏慶之《詩人玉屑》卷十四引宋范季隨的話說:“杜少陵詩云:‘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王維詩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極盡寫物之工。”王維與杜甫都選擇白鷺與黃鸝作為描寫對象不是偶然的,它們一訴諸視覺,一訴諸聽覺;一為遠景,一為近景;悅目的白鷺形象與動聽的黃鸝鳴聲,極富美感。宋葉夢得《石林詩話》卷上說:“唐人記‘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為李嘉祐詩,王摩詰竊取之,非也。此兩句好處,正在添‘漠漠’、‘陰陰’四字,此乃摩詰為嘉祐點化,以自見其妙,如李光弼將郭子儀軍,一號令之,精彩數倍。不然,如嘉祐本句,但是詠景耳,人皆可到。”“漠漠”形容廣漠無際的樣子,這樣就將白鷺飛翔的背景展現出來了。“陰陰”形容樹木濃郁繁盛的樣子,這樣就將黃鸝歌唱的優美環境表現出來了。而且“漠漠”、“陰陰”還道出了陰雨天氣,山區農田與叢林的特點,可謂寫景自然如畫。
頸聯寫詩人的山中生活。從中可見王維在輞川懷著與世無爭的心態,過著清心寡欲的生活。五句寫在山中靜修面對朝槿領悟到人生短暫、世事無常。“習靜”猶靜修,如靜坐、坐禪之類,梁朱超《對雨》詩云:“常夏苦炎埃,習靜對花臺。”“朝槿”之“槿”乃落葉灌木,仲夏始花,朝開午萎,故稱朝槿。六句寫采摘露葵以供清齋素食。“清齋”即素食。“葵”即葵菜,一種草本植物,其嫩葉、嫩莖可食。
尾聯抒情,七句寫自己已經毫無驕矜之態。據《莊子·寓言》篇記載,陽子向老子求教,路上在一家旅舍落腳,主人見他趾高氣揚,殷勤地為他服務,其他客人也將最好的位置讓給他。見到老子,老子因為他看起來飛揚跋扈,品德若不足,不愿意教導他。陽子改變了自己的態度,在接受老子的教導后,重新路過那家旅舍時,毫無驕矜之態,客人們不再為他讓坐,反而與他爭搶座位。末句寫自己已經脫凡絕俗,于人無礙,與世無爭,毫無欺詐之心,因此再也不會引起人們的猜疑了。據《列子·黃帝》篇記載,海邊上有個特別喜歡海鷗的人,每天早晨到海邊上與上百只海鷗一起玩。他父親要他將海鷗抓回家給他父親玩玩,第二天早晨他再到海邊時,海鷗頓生猜疑之心,就在空中盤旋不再落地了。句中使用反問的形式,表達的應是肯定的意思。
這是王維描寫在輞川隱居生活的代表作,從中可見王維隱居輞川的自然環境、生活內容與精神面貌。前四句寫景如畫,特別是頷聯引起了熱烈討論,并且受到了很高的評價,如清方東樹《昭昧詹言》卷十六稱:“三、四寫景極活現,萬古不磨之句。”后四句融理入景,所表達的人生短暫的感悟,以及返樸歸真、回歸自然、與世無爭的生活態度與思想境界,也頗能引起讀者共鳴。
上一篇:杜 甫《秦州雜詩》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
下一篇:王 維《過香積寺》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