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
近體詩里的絕句指律化的絕句,絕句還包括古絕,所以并非所有絕句都是近體詩。至于絕句是律詩的截句的說法,自然也是不對的。它們各自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絕句又分五絕和七絕,五絕和七絕分別起源于漢代和西晉的民間歌謠,到了齊梁時期開始律化,律化開始的時間也并不一致,五絕律化始于齊,七絕律化始于梁中葉。由于五絕和七絕起源和形成的途徑不同,所以五絕調古、七絕調近,這也正是為什么近體詩里的絕句多是七絕的原因所在。
關于絕句的作法,元代楊載在 《詩法家數》 中說: “絕句之法,要婉曲回環,刪蕪就簡。句絕而意不絕。多以第三句為主,而第四句發之。……大抵起乘二句固難,然不過平直敘起為佳,從容承之為是。至如宛轉變化功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轉變得好,則第四句如順流之舟矣。” 這段話指出絕句的藝術規范是在短篇中包含不盡之意,必須意思簡潔、避免蕪雜,同時有曲折之致。具體作法的關鍵在第三句的轉折。這段話一直被視為詩家作絕句的訣竅,不過,楊載所說以第三句為主的作法,主要在晚唐至宋定型,而且是以七絕為主,五絕似乎更有古意而不受這些規范的限制。但具體到作家作品,成功的表現 一 定 是 各 出 機杼的。
上一篇:溫庭筠《菩薩蠻》講解,考證,賞析
下一篇:什么是樂府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