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詞·好事近
馬首望青山,零落繁華如此。再向斷煙衰草,認蘚碑題字。休尋折戟話當年,只灑悲秋淚。斜日十三陵下,過新豐獵騎。
詞譯
總有隱隱青山,總有嶙峋瘦馬,也總有匆匆的趕路人。他們今生一遇,就凋零了天涯芳草,幾個朝代的繁華。
寒蟬凄切。秋風中冰冷的碑文,像一把多年失修的錘子,鑿在歷史那泛黃的墻壁上,聲聲寂寞,聲聲悲。
孤星映月,你聽見獵獵的風衣,卷走塵土,一襲襲罩在,古老的十三陵上,像一陣急促的咳嗽聲,碎裂在新王朝的上空。
評析
這是一首描寫秋獵的詞,詞中所描繪的是在北京十三陵地區的行獵。十三陵是明朝國君的墓地,理應有一番繁華雄偉的景象的,然而容若到此,看見的是什么呢?
首句“馬首望青山,零落繁華如此”,通過馬頭向前望去,眼前是一脈青山,都市的繁華早已不見,只有一片蕭索冷落的景象。詩人似乎有些不甘心,那昔日的輝煌盛景果真就難以再尋了嗎?“再向斷煙衰草,認蘚碑題字。”看來,確實如此,如今只有“斷煙衰草”中的長滿苔蘚的石碑,尚且存留著一些“繁華”的記憶。“認蘚碑題字”一句,大約是出自唐可止《哭賈島》詩:“暮雨滴碑字,年年添蘚痕”,謂那長滿苔蘚的古碑上的文字還可依稀辨出,但是舊朝諸事已經成為南柯一夢了。上闋著重寫景,景中已透露了凄愴之情。
下闋側重抒情。不過此中筆觸多不在打獵的本身,而是寫獵場的景觀和感受,悲愴之音,感傷之意,歷歷可見。“休尋折戟話當年”,此句出自杜牧《赤壁》詩:“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杜牧于會昌二年(842)出任黃州刺史期間,曾游覽黃州赤壁磯,在江邊淤沙之中發現一支折斷了的鐵戟。這支鐵戟,經過了六百多年還沒有被時光銷蝕掉,經過一番磨洗之后,杜牧鑒定它曾是赤壁之戰的遺物,于是撫今追昔,發出了“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興亡之感。容若此處是“休尋折戟話當年”,顯然反用杜詩,意謂不要尋思那古往今來興亡之事,單是眼前的秋色便已令人生悲添慨了。
結尾二句,“斜日十三陵下,過新豐獵騎”,斜日照耀下的明十三陵已非當年的十三陵,大清王朝的宮廷侍衛們組成的打獵隊伍正昂然從這里走過。這兩句所繪情景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對比,頗含興亡之感和輪回之嘆,令人深思。在《赤壁》詩里,杜牧把赤壁大戰成敗的關鍵歸結為偶然的“東風”,固然有些牽強,那么大明王朝的滅亡又是有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明代也曾有過興盛的時期,如今卻只剩夕照十三陵;現在清王朝的“新豐獵騎”雖赫赫揚揚,將來會不會也零落殆盡呢?詞作就此打住,余悠悠不盡之意,啟人聯想。
上一篇:納蘭《天仙子·夢里蘼蕪青一剪》詩詞賞析
下一篇:納蘭《如夢令·纖月黃昏庭院》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