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詞·臨江仙
孤雁
霜冷離鴻驚失伴,有人同病相憐。擬憑尺素寄愁邊,愁多書屢易,雙淚落燈前。
莫對月明思往事,也知消減年年。無端嘹唳一聲傳,西風吹只影,剛是早秋天。
詞譯
瘦馬載你,在這邊塞荒地,漸行漸遠。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一只失群的孤雁,用孤獨的雁蹼劃破了長空,想回到故鄉。卻不知,在地上,還有一個同樣無依無靠的可憐人。
夜深,如愁緒盈滿。家書寫盡,只是無奈。在這一夜鄉心兩處同的時刻,月華也絕裾而去,留給你因思念而憔悴的容顏。在清晨,雁聲伴你,瑟瑟寒風中,匹馬單衣……
評析
孤雁在古典詩文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它或象征天涯孤客,或比喻夫妻失偶,或喻指友朋失伴,等等。故詩人詠孤雁實系詠孤獨之凄懷。這首詠“孤雁”之作亦如是,詩人描繪了“剛是早秋天”里的一只孤獨的大雁,又將人雁合一,情景合一,因而雁之孤影與人之孤獨,交織渾融,抒發了孤寂幽獨的情懷。
詞作開門見山,寫孤雁的失群驚魄。“霜冷離鴻驚失伴,有人同病相憐”,一只失群的孤雁在深夜的冷霜中凄凄獨飛,那呼喚同伴的輾轉哀鳴一聲聲劃過夜空,傳進愁情正熾、夜深無眠的詞人耳中,讓他不能不生出“同病相憐”之感、“愁多”魂銷之嘆。“有人同病相憐”,好一個“同病相憐”!一下子就把人和雁,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的距離拉近了,合二為一。
鴻雁在古詩詞里,常作信使代稱,如晏殊的“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所以接下來,詞人馬上由離鴻想到了寫信抒懷。“擬憑尺素寄愁邊,愁多書屢易,雙淚落燈前。”夜深人靜,輾轉難眠,也想寫封家書將心中的苦悶說給她聽,無奈愁緒太多,寫了又寫,改了又改,終不成書,以至最后,不由一聲感嘆,淚珠滾滾滴落燈前。
過片寫家書不成后的獨對明月的內心感受。因為在明月皎皎的夜晚,所有過往的回憶都會潺潺流動起來,異常明晰深刻。而每一次情不自禁的思量,都會摧折心肝,損耗青春的容貌,消減健康與壽命。所以詞人襲用唐白居易《贈內》詩“漠漠暗苔新雨地,微微涼露欲秋天,莫對月明思往事,損君顏色減君年”告誡自己往事已如縷如煙,切莫胡思亂想,自添愁緒。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遠處又無端傳來一聲悲愴的雁鳴,牽懷動緒不止。“無端嘹唳一聲傳”,“無端”一詞,用得極好,表面是說“嘹唳一聲”的沒有來由,實際上是說自己無緣無故,不知來自何方的凄涼愁緒。最后兩句“西風吹只影,剛是早秋天”,既是寫雁,也是寫人——孤雁和我又要在這初秋時節瑟瑟寒風中,形孤影單地上路了——一語雙關,留給我們一個極富畫面感的聯想空間……
上一篇:納蘭《臨江仙·寄嚴蓀友》詩詞賞析
下一篇:納蘭《減字木蘭花·新月》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