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歲遠游逾劍閣,青衫誤入征西幕。南沮水邊秋射虎,大散關頭夜聞角。畫策雖工不見用,悲咤那復從軍樂。嗚呼,人生誰料老更窮,麥野山村白發翁。
關于“青衫誤入征西幕”
朱東潤先生《陸游選集》注曰:“[青衫]古代書生的服色。”(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44頁)
按:《舊唐書》卷四五《輿服志》載,太宗貞觀四年制,“三品已上服紫,五品已下(按:當作‘上’)服緋,六品、七品服綠,八品、九品服以青”。高宗龍朔二年,司禮少常伯孫茂道奏稱:“深青亂紫,非卑品所服。望請改八品、九品著碧。”從之。上元元年八月又制,“文武三品已上服紫”,“四品服深緋,五品服淺緋”,“六品服深綠,七品服淺綠”,“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淺青”。由于青色為最低級官員的服色,故唐代詩人多以“青衫”指稱。如耿《過三郊驛卻寄楊評事時此子郭令公欲有表薦》詩曰:“冉冉青衫客,悠悠白頭人。”張籍《寄洛陽孫明府》詩曰:“赤縣上來應足事,青衫老去未離身。”元稹《閑》詩二首其二曰:“青衫經夏黕,白發望鄉稠。”又《和樂天示楊瓊》詩曰:“青衫玉貌何處去,安得紅旗遮頭白?”白居易《琵琶行》詩曰:“就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又《送令狐相公赴太原》詩曰:“青衫書記何年去?紅旆將軍昨日歸。”皆是其例。
《宋史》卷一五三《輿服志》五《諸臣服》下載,宋初“因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綠,九品以上服青”。神宗元豐元年,“去青不用,階官至四品服紫,至六品服緋”,“九品以上則服綠”。高宗“中興,仍元豐之制,四品以上紫,六品以上緋,九品以上綠”。雖自元豐以后“去青不用”,但宋人詩詞仍沿襲唐人,以“青衫”指稱卑官。如梅堯臣《聞尹師魯赴涇州幕》詩曰:“青衫出二崤,白馬如飛電。”歐陽修《圣俞會飲》詩曰:“嗟余身賤不敢薦,四十白發猶青衫。”又《送道州張職方》詩曰:“桂籍青衫憶共游,憐君華發始為州。”石介《左綿席上呈知郡王虞部》詩曰:“主人鬢發無多白,幕客襕衫依舊青。”又《訪竹溪呈孟節兼有懷熙道》詩曰:“一片青衫非富貴,千竿綠竹好生涯。”孔武仲《與陳董二君相會于真州經月甚樂詩寄董陳君兼感存沒》詩曰:“青衫脫去誰同老,白首追隨尚有君。”孔平仲《次韻孫享甫見寄》詩曰:“半世青衫貧為祿,新秋明鏡老催顏。”王安石《憶昨詩示諸外弟》詩曰:“身著青衫手持版,奔走卒歲官淮沂。”蘇軾《送劉道原歸覲南康》詩曰:“青衫白發不自欺,富貴在天那得忙。”又《滿庭芳》詞曰:“青衫破,群仙笑我,千縷掛煙蓑。”均可參看。
陸游詩所謂“入征西幕”,指自己孝宗乾道八年三月(1169)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當時,他的官銜是左承議郎、權四川宣撫使司干辦公事兼檢法官(見《渭南文集》卷十七《靜鎮堂記》文末具銜)。承議郎為從七品官(見宋謝維新《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卷六一《官品門·官品》),官服為綠色。因此,這里的“青衫”也是指自己當時所著的綠色官服,言下有嗟嘆官品卑微之意。
上一篇:韓愈的幽默詩風及其與陽山之關系
下一篇:上元夫人:道教女仙還是文學形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