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過百家渡四絕句·其四
一晴一雨路乾濕,半淡半濃山迭重。
遠(yuǎn)草坪中見牛背,新秧疏處有人蹤。
【注釋】
①百家渡:從零陵朝陽巖往南行里許,有諸葛廟,廟前一渡口,舊名百家渡,為零陵至道縣的必經(jīng)之地。
②事事幽:事事都忘記了。幽:幽暗,暗淡。
③半濟(jì):過了一半。
④翻著春衫:將穿在身上的短衫翻下來,系在腰間,打著赤膊。
⑤里:通“理”。
⑥各自媒:各自去傳花授粉。
⑦柳子:指柳宗元。
賞析
楊萬里(公元1127年—公元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宋朝杰出的詩人。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中進(jìn)士。授贛州司戶,后調(diào)任永州零陵縣丞,得見謫居在永州的張浚,多蒙教誨。孝宗即位后,張浚入相,即薦萬里為臨安府教授。未及赴任,父喪,服滿改知奉新縣。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任國子博士,不久遷太常丞,轉(zhuǎn)將作少監(jiān)。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出知漳州,又改知常州。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提舉廣東常平茶鹽,曾鎮(zhèn)壓沈師起義軍,升為廣東提點(diǎn)刑獄。不久,母喪去任,召還為吏部員外郎,升郎中。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任樞密院檢詳官兼太子侍讀。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遷秘書少監(jiān)。孝宗時(shí),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jiān)。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為接伴金國賀正旦使兼實(shí)錄院檢討官。后出為江東轉(zhuǎn)運(yùn)副使。后改知贛州,遂不赴任,乞歸。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因痛恨韓侂胄弄權(quán)誤國,憂憤而死,官終寶謨閣文士,謚“文節(jié)”。楊萬里一生力主抗戰(zhàn),反對投降。他為官清廉,針砭時(shí)弊,無所顧忌。詩人葛天民贊其“脊梁如鐵心如石”。其詩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并稱“南宋四大家”。晚期詩作,由師法前人到師法自然,形成獨(dú)具特色的誠齋體。語言平易詼諧、富有情趣。
這四首絕句,是作者任零陵丞最后一年所作。詩人因景起興,不落俗套。用他清新的詩句描寫了湘江兩岸的田園風(fēng)光,將老百姓緊張的勞動場景描繪得繪聲繪色,極其生動。表示了對勞苦人民的極大同情。每首絕句各具新意,是“誠齋體”的開創(chuàng)之作。
其一
春天的早晨,詩人從城里出來,沒有了繁忙的公務(wù),一下子感覺輕松了許多。乘坐的船行駛到湘江的中間,詩人看到一條漁船,漁夫竟然不顧清早春寒,也不顧危險(xiǎn),把上衣翻下來,系在腰間,打著赤膊,披頭散發(fā)。原來他是在緊張地打魚。
其二
城里花園里的花已經(jīng)落盡,而路上的野花才剛剛開放。各色的野花都忙著授粉,撲鼻的芳香從四面八方向詩人襲來,讓他體會到了早行的妙處。
其三
柳公祠堂前的春色已經(jīng)敗落,剛剛放晴的天氣還略微帶點(diǎn)春寒。稀疏的籬笆怎么不好好地保護(hù)春花,卻只幫蜘蛛做網(wǎng)架。詩人以埋怨籬笆為辭,表達(dá)了對柳公的敬仰之意。
其四
春天的天氣變化無常,時(shí)晴時(shí)雨,鄉(xiāng)間的小路也是干了又濕。眼前的山巒,重重疊疊,山色不濃不淡。遠(yuǎn)處茂密的草叢之中,只露出若隱若現(xiàn)的牛背。稻田里,秧苗稀疏的地方,有緊張插秧的農(nóng)民。
上一篇:古詩《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②》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楊萬里·春晴懷故園海棠·其二》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