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袤·東湖·其二
三日瑤霖①已渺漫,未晴三日又言干。
從來說道天難做,天到臺州分外難。
百病瘡痍②費撫摩③,官供仍傀④拙催科⑤。
自憐鞅掌⑥成何事,贏得霜毛一倍多。
【注釋】
①瑤霖:天雨。
②瘡痍(chuāng yí):創傷,比喻遭受破壞或遭受災害后的景象。
③撫摩:撫弄,處理。
④官供仍傀:指朝廷的撥付還有富余。傀(kuǐ):偉,大。
⑤催科:賦稅。
⑥鞅掌(yāng zhǎng):事務繁忙的樣子,典出《詩小雅北山》“或棲遲偃仰,或王事鞅掌”。毛傳云:“鞅掌,失容也。”
賞析
尤袤(公元1127年—公元1194年),字延之,號遂初居士,宋常州無錫(今江蘇無錫)人。高宗紹興十八年(公元1148年)進士,始為泰興縣令。縣有外城,屢毀于寇,即修筑。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十月,金兵大舉南侵,揚州、真州(今儀征)等城皆陷,“獨泰興以有城得全”。遂奉調入京,任秘書丞兼國史院編修官和實錄院檢討官,又升任著作郎兼太子侍讀。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出任知臺州(今浙江臨海)。減免稅賦萬戶,更筑城墻,次年洪水,由于城墻高厚而未淹。因功升淮東(今淮揚)提舉常平,后調任江東(今南京、廣德)提舉常平。尤袤在江東任內,適逢大旱,他率領人民抗災,并設法賑濟災民。后再升江西轉運使兼隆興(今江西南昌)知府。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召入朝,授吏部郎官、太子侍講,后又提升為樞密檢正兼左諭德。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十月,升太常少卿。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二月,宋光宗即位。他對光宗任用親信和濫施爵賞的做法十分憂慮。直言勸諫,龍顏大怒,次年出任婺州(今浙江金華)、太平州(今安徽當涂)知府。后又入朝任繪事中兼待講。七十歲方致仕歸家。居無錫樂溪園。工詩文,與楊萬里、范成大、陸游并稱“南宋四大家”。存書三萬余卷,后毀于火災,現存《遂初堂書目》,為我國最早版本目錄著作之一。清朝其后尤侗輯其詩文,匯為《梁溪遺稿》。
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尤袤出任知臺州(今浙江臨海)。他在臺州政績斐然,一些奸詐之輩就散布流言蜚語來中傷他,引起朝廷的懷疑。于是孝宗便派人秘密調查。使者在臺州聽到的是民眾對尤袤的普遍贊譽,回京如實作了回報,并抄錄了尤袤在臺州所作的《東湖》詩四首呈送孝宗。
孝宗看后對尤袤勤于政事和憂國憂民的品德十分嘆賞。不久便提升了他。詩的大意是說:下了三天的雨就發水災,天晴三日又說干旱,從來說老天難做,到了臺州就更難了。這里到處千瘡百孔,弊病很多,治理起來很費周折。朝廷的撥給尚且有余,因此就減免了老百姓的賦稅。每天忙忙碌碌,也沒做出什么成績,反倒是白發長了很多。這首詩體現了尤袤關心民生、盡職盡責、造福一方的高貴品格。全詩沒有華麗的詞藻,正好體現了尤詩平易自然、曉暢清新的特點。
上一篇:古詩《富弼·寄歐陽公》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岑參·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