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賈舍人早朝
岑 參
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
金闕曉鐘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
花迎劍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更難。
岑參,卷三《寄左省杜拾遺》已介紹。至德二載(757),岑參至鳳翔見肅宗,六月受到杜甫等人推薦,被任命為右補闕。十月,唐軍收復長安,岑參隨肅宗回京。《和賈舍人早朝》原作《奉和中書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作于乾元元年(758)暮春。
前六句寫景。首聯寫早朝路上所見。起句破題中“早”字,走在路上聽到雞鳴,見到曙光,覺得有寒意,無一不體現一個“早”字。次句點明是暮春時節,“春色闌”說明了這一點,“闌”,闌珊,行將結束。而此時正是百鳥和鳴、百花齊放的時候,“鶯囀”就是一個突出例子。所以上朝的人心情還是很愉快的。
頷聯寫早朝前的情況。三句寫隨著報曉的鐘聲響起,皇宮里的千門萬戶都打開了,“闕”,皇城的望樓,“金闕”,代指皇宮。《史記·孝武本紀》:“作建章宮,度為千門萬戶。”當然詩中借指大明宮。四句寫儀仗隊成員與官員已經列隊做好了上朝的準備。唐制,朝會要有儀仗,如《唐會要》卷二十四稱:“皇帝受朝于宣政殿,先列仗衛。”“千官”,言官員之多,不是真有那么多朝官。《荀子·正論篇》說:“古者,天子千官。”
頸聯寫早朝的時間。五句寫在星辰剛剛消失的時候,盛開的鮮花正在迎接著朝官的到來。“花迎”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明作者的心情很好,覺得花是在迎接官員們上朝。“劍珮”是官員們上朝時的佩劍和佩玉,這里代指朝官。六句寫露水未干,還是強調上朝的時間很早。這兩句詩頗受后人好評。如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卷五稱:“岑通章八句,皆精工整密,字字天成,頸聯絢爛鮮明,早朝意宛然在目。”
尾聯贊美賈至原作。七句稱美賈至的身份是中書舍人,“鳳凰池”是中書省的美稱。“鳳凰池上客”,即指中書舍人。八句稱美賈至原作曲高難和,“陽春一曲”指賈至的詩非常高雅,宋玉《對楚王問》:“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數十人。”
如果我們將岑參的和作與賈至的原作加以比較,就會發現岑參和賈至的詩一樣都用前六句詩來寫君臣見面前的景色以表現早朝,甚至兩詩中的不少詞語都相同,但是岑參的詩仍寫出了新意,首先岑參的尾聯改原作的抒懷為贊美,更符合和作的要求,其贊美原作的方式與杜甫與王維比較也是各不相同的。其次,即使詞語相同,但是內容也與原作有很大差別,正如清黃生《唐詩摘鈔》所說:“看他‘紫陌’、‘春色’、‘鶯’、‘柳’、‘劍珮’、‘鳳池’等公然取之賈詩,則運用不同,氣象迥別,與此作并觀,低昂不待辨矣。結美其首倡,唐人和詩必如此。”
賈、杜、王、岑這四首詩的主題、題材基本一致,體裁完全相同,讀者都喜歡將它們加以比較,這是應當的,若非要分出高低,則是不必要的,因為讀者的愛好與鑒賞水平各不相同,很難取得一致意見。總的來說,大家都經歷了安史之亂,在唐軍收復長安、洛陽兩京之后都充滿了勝利的喜悅,并懷有唐朝中興的希望,都寫得氣象闊大,音律雄渾,句法典重,用字清新,并洋溢著歡樂的情緒。正如元楊載《詩法家數》所說:“榮遇之詩,要富貴尊嚴,典雅溫厚。寫意要閑雅美麗清細,如王維、賈至諸公《早朝》之作,氣格雄深,句意嚴整,如宮商迭奏,音韻鏗鏘,真麟游靈沼,鳳鳴朝陽也。學者熟之,可以一洗寒陋。”至于各詩的不同特點,我們已經略作分析,此不贅述。
上一篇:王 維《和賈舍人早朝》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
下一篇:釋處默《圣果寺》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