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寄揚州韓綽①判官②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③明月夜,玉人④何處教吹簫?
【注釋】
①韓綽:事不詳,杜牧另有《哭韓綽》詩。
②判官:觀察使、節(jié)度使的僚屬。時韓綽任淮南節(jié)度使判官。文宗大和七至九年(公元833年—公元835年),杜牧曾任淮南節(jié)度使掌書記,與韓綽是同僚。
③二十四橋:一說為二十四座橋。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卷三中對每座橋的方位和名稱一一作了記載。一說有一座橋名叫二十四橋,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卷十五:“廿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在熙春臺后,……揚州鼓吹詞序云,是橋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故名。”
④玉人:美人。
賞析
杜牧曾在揚州任淮南節(jié)度使幕府。唐代的揚州,是長江中下游最繁榮的都會,店肆林立,商賈如云,酒樓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樓之上,常有絳紗燈數(shù)萬,輝羅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平廣記》卷273引《唐闕文》)。“性疏野放蕩”的杜牧,常與韓綽出沒于青樓倡家,交情甚好。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杜牧被召回長安任監(jiān)察御史。回到長安,思念尚在揚州的好友韓綽,便寫詩寄贈。詩人首先描繪出一幅揚州一帶的青山秀水,隱隱約約,江流悠遠。詩人身處長安,這里深秋之季,早已是草木凋零。遙想江南,現(xiàn)在應當還是草木未凋吧。那遠方的江南美景,無疑把詩人帶回那曾經(jīng)的揚州歲月。月光下的二十四橋依然是那么美麗迷人,韓綽兄弟,這會兒你又在哪里跟美女學吹簫呢?這里詩人用調(diào)笑的口吻問老友,令我們似乎能夠感覺到兩人之間的深厚情誼。那嗚咽悠揚的洞簫仙樂,飄揚在江面上,穿過月下的石孔橋,傳到對岸,傳到讀者的心里。我們在這清麗優(yōu)美的意境中,沉思遐想。杜牧此詩因橋而詠出,二十四橋因詩而聞名。千百年來,傳誦不衰。
上一篇:古詩《杜牧·江南春》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杜甫·登高》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