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情說法不思議
洞山良價
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
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得知。
《指月錄》卷十六頁二七六
【白話新唱】
太奇妙了!太奇妙了!
“無情”也能說法!真是不可思議!
如果你想用耳朵聽到“無情”說法的聲音
那是永遠辦不到的事
要等到你的眼睛可以聽到聲音的時候
你才會明白:真理普遍于每一個地方!
【分析與鑒賞】
這首詩,是洞山良價第一次對禪有初步體驗時所寫的。
洞山良價曾經以“無情說法”公案來請問溈山靈佑,溈山靈佑說:“你要問的道理,我是知道的,可是不容易遇到可以讓我對他說的人!”洞山良價說:“某甲不明,請師指示。”溈山靈佑豎起拂子,問說:“你明白嗎?”洞山良價說:“我不懂,請和尚明說。”沒有想到,溈山靈佑竟然說:“父母生了這張嘴巴給我,是多么珍貴啊!怎么可以隨便說給你聽呢?”
洞山良價心里明白,因緣沒成熟以前,溈山靈佑不會多費唇舌,所以,他又去拜訪溈山靈佑推薦的云巖曇晟禪師。他們的對話如下:
“無情說法,什么人得聞?”
巖曰:“無情得聞。”
“和尚聞否?”
巖曰:“我若聞,汝即不聞吾說法也!”
“某甲為什么不聞?”
巖豎起拂子曰:“還聞么?”
“不聞。”
巖曰:“我說法,汝尚不聞,豈況無情說法乎?”
“無情說法,該何典教?”
巖曰:“豈不見《彌陀經》云‘水鳥樹林,悉皆念佛、法’?”
洞山良價一下子有所省悟,就寫了這首詩表達他的領會。
不過,這時候他還沒真正開悟,只是抓住了一個靈光一現的感觸,所以還有另外一首開悟詩在后頭。
本詩所說“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得知”,有時會令人迷惑:眼睛能夠聽到聲音嗎?不可能吧!
其實,在佛法中有個說法,認為人的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如果能完全清凈,沒有任何的罪垢,那么,就可以發揮“六根互用”的神奇功效。例如耳朵除了能聽以外,也能看、能嗅、能觸、能嘗、能思考,其他的感官也依此類推,擁有彼此的功能。
然而,在這首詩里,洞山良價并不是指我們要能“拿眼睛當耳朵用”才會悟道,而是指,開悟的關鍵,在于不要被所聽到的、所看到的境界欺騙了,這些都只是表相而已。我們必須警覺到感官只接收到真實世界的一小部分,甚至連這一小部分都被扭曲得很嚴重了。
什么是“無情說法”?
講白一點兒,就是“大道常在目前”!真理就在你的眼前,就在你的耳畔,就在你的起心動念上,從來沒有遠離你。
蘇東坡有詩云:“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這就是“無情說法”的一個美麗的例子,溪水潺潺,一整夜不停地流,聽在悟道者的心上,那就是真理的聲音,滔滔不盡……也不只是流水聲,一切世間的聲音,都是天籟啊!
[1]無情:指人、動物以外,草、木、瓦、石等等沒有情感、知覺能力的東西。
上一篇:《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詩詞的背景故事與賞析
下一篇:寒山子《明月清風是我家》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