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兒媚(手寫香臺金字經(jīng))
中元夜有感
手寫香臺金字經(jīng)。惟愿結(jié)來生。蓮花漏轉(zhuǎn),楊枝露滴,想鑒微誠。欲知奉倩神傷極,憑訴與秋檠。西風(fēng)不管,一池萍水,幾點荷燈。
【注釋】
中元,中元節(jié)為舊歷七月十五日,民俗在此日要祭祀亡故親人。香臺:香木做的臺,此指寺廟里的佛堂,有的貴族家庭自己家里也設(shè)有佛堂。金字經(jīng):佛家經(jīng)典,以金泥書寫。滿洲貴族有為逝者書寫金字佛經(jīng)的風(fēng)俗。蓮花漏轉(zhuǎn):指光陰推移,“漏”為計時儀器。“蓮花”亦是佛教意象,蓮花界為佛地,蓮花臺為佛坐具。楊枝露滴:楊枝露即楊枝水,佛教稱能起死回生的甘露。此兩句中蓮花、楊枝均為一語雙關(guān)。
奉倩:三國時候魏國名士荀粲,字奉倩,與妻子感情深厚。妻子病亡后,朋友往吊之,荀粲“不哭而神傷”,不久亦郁郁而卒,年僅二十九歲。秋檠:秋燈。檠,燈柱或燈臺。荷燈:舊俗中元節(jié)制荷花形燈,中燃小燭,放于河面,以超度亡魂,又稱河燈。
【評析】
此闋為亡妻盧氏作無疑。詞中頻用佛教相關(guān)意象和詞匯:香臺、金字經(jīng)、來生、蓮花、楊枝露等等。性德詞集名《飲水詞》,“飲水”一詞亦來自于佛家語:“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人世間的冷暖甘苦,只有經(jīng)歷過的人才最清楚,種種細(xì)微的感受是很難用語言表述出來的,那是一種無法與人分擔(dān)與分享的孤獨。性德原本是一個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人,雖對佛學(xué)頗有研究,卻并非佛教徒。其詞中屢屢流露出虔誠求佛之意,實是因為盧氏的離世讓性德深深體會到了宿命無常的無助與無奈。只有在佛教里,“惟愿結(jié)來生”才能成為一種精神寄托,亦是性德在中元夜祭祀妻子亡靈的唯一祈愿。盧氏去世以后,性德自取別號“楞伽山人”,同樣源于佛家經(jīng)典《楞伽經(jīng)》,表達他對人世滄桑的空寂感與虛幻感。對性德而言,佛教的信仰與其說是讓他超脫世外,不如說是讓他更加沉浸在現(xiàn)實的悲劇之中不能自拔。過片“神傷極”三字,一語道盡性德此生的憂思之深之重,當(dāng)他癡癡地期盼著佛家所承諾的“來生”的時候,他越發(fā)無法忘懷現(xiàn)實的痛苦,“幾點荷燈”又豈能承載詞人的生命悲情!
上一篇:鼓山神宴《直下猶難會》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
下一篇:楚石梵琦《石頭大小盡黃金》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