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問君何事輕離別)
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春歸歸不得。兩槳松花隔。舊事逐寒潮。啼鵑恨未消。
【注釋】
《菩薩蠻》:又名《子夜歌》、《重疊金》。唐教坊曲。小令四十四字,前后片各兩仄韻,兩平韻,平仄遞轉。松花:松花江,發(fā)源于長白山,流經(jīng)吉林、黑龍江省。啼鵑:傳說古蜀王杜宇失國后身死,魂魄化為杜鵑,日夜啼鳴,直至口中流血,滴血染紅遍山花朵,遂名杜鵑花。古代詩詞常以杜鵑啼鳴喻心境愁苦。
【評析】
此詞既云“兩槳松花隔”,季節(jié)為“春盡時”,故當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扈駕巡視東北,祭祀長白山之時。性德出塞詞少見建功立業(yè)之壯志凌云,卻多渲染離別羈旅之黯然銷魂。性德生于北京、長于北京,“故園”乃指京城。“楊柳乍如絲”,以閑雅清麗之詞筆敘美好春光,“故園春盡時”卻又透露出凄婉無奈的思鄉(xiāng)情緒。可見在性德心目中,功名富貴遠不如親情、愛情與友情的珍貴,“輕離別”并非詞人心中所愿。別人也許只能看到性德頭上炫目的光環(huán):出身豪門,少年得志,學術上著作等身,聲名遠播,仕途上出入宮廷,成為天子近臣,榮耀至極。可有誰知道,其實性德心中“所欲試之才,百無一展;所欲建之業(yè),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無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顧貞觀祭納蘭性德文)他內心積壓的那么多無奈,又有誰能與他一起分擔?結尾兩句“舊事逐寒潮。啼鵑恨未消”還可能暗含性德祖上葉赫氏與康熙祖上愛新覺羅氏的血海深仇,而今性德與康熙帝的君臣之分讓詞人只能將祖輩的恩怨埋藏在心底,只化作詞中一聲含蓄的嘆息。
上一篇:毗舍浮佛《罪福如幻起亦滅》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
下一篇:黃龍慧南《言下忽知非》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