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福如幻起亦滅
毗舍浮佛[1]
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景德傳燈錄》卷一頁十五
【白話新唱】
身體是由地、水、火、風構成的
心理是與外境相應而產生的
如果沒有外境也不會有心理的種種感受
同樣的
人們心理上的罪惡與幸福的感受
也是這般因緣和合產生的幻覺
只是幻覺而已
也會隨著因緣消滅而消滅
智慧猛利的人一了解到只是幻覺而已
立刻能不為罪惡所憂,不為幸福而喜
【分析與鑒賞】
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紫柏真可,很重視這首昆舍浮佛偈,常常教人持誦。他認為這首偈是“去來諸佛心印,禪之真源”,曾說過:“吾持此偈二十余年,已熟半句;(若)熟兩句,死生事無慮矣!”
本偈最后說:“罪福如幻起亦滅?!逼鋵崳讶魏蜗鄬αx代入“罪福”,都能成立,例如大小、明暗、天堂地獄、涅槃輪回……一切都是如幻起亦滅。用這樣透徹的智慧來觀照人的身與心,世界的事與物,莫不如此。
單單只是提醒自己:美好的事物終究會消失,幸福終究會結束,紅顏畢竟會老去,英雄畢竟會白頭,人生自古誰無死?就足以使人眼明心清,對眼前的遭遇起了不同的感受。
人們常沉迷于眼前之境,往往也是因為沒把事物必將起亦滅放在心上,只看見刀刃上的蜜,沒看見蜜之下的刀鋒。
至于看清真相后,個人如何抉擇生命情調,那是個人的決定了。
[1]毗舍浮佛:傳說中,過去莊嚴劫出現在世上的第一千尊佛。
上一篇:貫休《禪客相逢只彈指》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
下一篇:納蘭性德《菩薩蠻(問君何事輕離別)》詩詞注釋與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