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詩詞原文、注解與賞析
(一九三〇年二月)
漫天皆白,雪里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此行何去?贛江風雪迷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
【題解】
“減字木蘭花”,又名“減蘭”、“木蘭香”、“天下樂令”。雙調,44字。前后闋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
這首詞所寫行軍事,時間與上首《元旦》緊接。紅軍跨過武夷山,進入江西,在廣昌會師后,于1930年2月6日至9日召開了紅四軍、贛西特委、紅五軍、紅六軍軍委聯席會議,通稱“二七會議”。“二七會議”組成了各路紅軍與贛南、贛西、閩南、東江總前委,毛澤東為書記,朱德、曾山等為常委。會議中心議題仍然是土地革命、政權建設和武裝斗爭。“二七會議”后,興國等六縣全境開展分田運動。農民分了田,更加支持紅軍,故有“十萬工農下吉安”局面。
【注釋】
[廣昌]縣名,在江西東部撫河上游。東鄰福建,l930年2月紅軍進攻吉安,從此出發。
[情更迫]首次公開發表時作“無翠柏”。1963年結集出版時改為“情更迫”。
[風卷紅旗過大關]原作“風卷紅旗凍不翻”,語本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風掣紅旗凍不翻”,后改“凍不翻”為“過大關”。
[贛江]章水、貢水于贛州匯合為贛江,北流入鄱陽湖,為江西省主要河流,全長758公里。
【品評】
此篇描繪雪里行軍情狀。畫面感極強,畫意豪情,是將“冷”(風雪天)與“熱”(戰斗情)融于一體的典范之作。
上闋“漫天”二句,突出雪大與行軍之急??。雪落在地上,詩人卻從“漫天皆白”入筆,表現天地混沌,雪花飄舞。雪不停,行軍亦不停,可見軍情緊急。“頭上”二句,繼續鋪敘“行軍”場面。“過大關”三字尤為傳神,讓人聯想到“過五關、斬六將”的古人壯舉。沒寫戰斗,戰斗在其中。“過”,并非簡單的“路過”,是“攻克”、“占領”、“穿越”義。
下闋“此行何去”一問,上承“過大關”行動,語勢急迫。“贛江”句,是回答,又不具體。一是不能具體,二是范圍廣大不好具體,故用“風雪迷漫處”虛擬一筆增加了軍事的神秘感與藝術的空靈感。收尾二句,轉向確指,命令是“昨”天頒發的,任務是攻打“吉安”。時間與地點,都十分明確。吉安,位于贛州與南昌之間,距中央蘇區僅90公里,攻克吉安,是鞏固、擴大中央蘇區的必然一著棋。“工農”,非工人農民,指工農紅軍。“十萬”,夸張數,表示集中優勢兵力攻敵一部,斷其一指。用“下”字,顯示必勝氣勢。
情景交融,向為詩詞佳境,本篇得之。景有“靜景”、“動景”之分,此章皆“動景”。雪舞,風吹,人行,無物不動,無人不活,由此又折射詩人一往無前之豪情。
上一篇:毛澤東《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詩詞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毛澤東《如夢令·元旦》詩詞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