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牛圖頌之五:馴伏
普明
綠楊蔭下古溪邊,放去收來得自然,
日暮碧云芳草地,牧童歸去不須牽。
《十牛圖頌》,卍續藏第一一三冊頁九二二上
【白話新唱】
牛已馴伏
在幽靜的溪邊綠楊樹蔭下
牧童放下手上的芒繩
讓牛自己吃草喝水去
不再擔心它野性復發
夕陽西下滿天紅霞
綠草地上
人牛一同走在回家的路上
不須牽繩
牛兒自然跟在牧童身后
【分析與鑒賞】
到此階段,這頭牛已經收放自如,不需牧童擔心它了,芒繩可以放下了,牧童也省力氣。
如果要牛做什么,牛兒倒也十分聽話,要它往東就往東,往西就往西,不會對牧童的命令打半分折扣。
不過,牧童仍然待在牛身邊,偶爾以眼睛的余光瞄它幾眼,并且要給牛下達指示,因為牛還沒到達自動運轉的地步。
就心的鍛煉來說,修行人已經完整具備心的控制能力,可以專注于一境,毫無雜念。但是,尚未見到心的本來面目。
附記:玉琳通琇和詩曰:
尋常逐逐營營者,謾道長調方怗然,見徹斯牛無往返,始知多載枉拘牽。(怗然:服從。)
上一篇:普明《十牛圖頌之七:任運》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
下一篇:納蘭性德《南鄉子(淚咽卻無聲)》詩詞注釋與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