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方忠
夜性急地落下來了
你不要唱哀悼的歌
你只有一個形態
卻有無數的影子
夜揉皺了山的衣裙,舒展了樹的手臂
溶和了水與霧,平勻了湖與土丘
夜落下來了,那么
到夜之寂,夜之深沉,當有聲音升起
從靜之中央,那時便沒有光,沒有影子
你的形態便是我的心
讓夜過早地落下來罷
我不要再見你,你的影子
無所不在的,處處引我悲歌的
我要擁抱你,與你合而為一
我的心就擁抱你
擁抱這深沉的寂靜,擁抱這響徹
我的全心靈的,啊,寧謐的,幸福的,生命本身的聲音
當夜落下來了,淹沒了一切崇高的卑微的,遠的與近的
在黑暗之黑暗,寂靜之寂靜的
外界
不要唱哀悼的歌
方思
這是一首具有濃郁的抒情味的詩作,熱烈地抒發了對“夜”的贊美。“夜”是方思詩中經常出現的一個意象。在某些詩人看來,夜是丑惡的象征。方思卻認為,夜寧靜而深沉,是不可言喻的“黑色的神秘”;它在黑色中孕育著萬物,是生命之源。因此,他常懷著欣喜激動而又神秘的心情去表現夜,贊美夜。《夜歌》是這類詩的代表作。
詩人開篇就說,夜降臨了,但不必為此憂傷,“不要唱哀悼的歌”。詩人為什么要這樣說呢?迫使人往下讀。“夜揉皺了山的衣裙,舒展了樹的手臂/溶和了水與霧,平勻了湖與土丘,”這里寫出了夜的奇妙、神秘。在沉沉的夜色里,大地歸于寂靜,一切都處于混沌狀態之中,一切都消失了,唯有生命在孕育,在律動,唯有“我”存在著。白天,由于“光”的作用,盡管只有一個“你”,“你只有一個形態,卻有無數的影子”,真假難辨,失去了自我。而在夜里,“沒有光,沒有影子”,“你的形態便是我的心”。詩人含蓄地指出,人只有在“夜”里才能最本質地存在著,人的思想才能自由地活動。在這里,“影子”成了虛偽、邪惡的象征。因此,詩人唾棄“無所不在的,處處引我悲歌的”“影子”,他盼望著“夜”的來臨,呼喚著“讓夜過早地落下來罷”,他要以整個心靈去擁抱那“寧謐的”、“幸福的”夜,要與它合而為一。在那“淹沒了一切崇高的卑微的、遠的與近的”黑暗中,在那“深沉的寂靜”里,詩人感到精神愉悅,靈魂安寧:于是自然而然地在詩的最后輕輕地說一聲:“不要唱哀悼的歌”,與篇首相呼應,委婉地道出了篇首說“你不要唱哀悼的歌”的原因,在結構形式上又顯得很完整,產生了一詠三嘆的效果。
這首詩仿佛是一曲優美動人的戀歌,語言明快,情愫濃重。詩人把深邃的哲理與真摯的感情相結合,寓理于情,文情并茂。
上一篇:(英國)威廉·華茲華斯:夜景
下一篇:(美國)埃米·羅厄爾:夜睡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