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仿詞修辭手法
[定義]仿擬的一種。模仿常用詞或專用詞,置換其中部分語素,仿造出新的語言運用單位的一種修辭方式。
作為仿擬下位類型之一的仿詞,限于詞匯層級的修辭單位,排除小于或大于詞的語言單位,因此較少增減構成元素的仿詞,一般常以置換語素的形式出現。
[例釋]根據語素置換的手段,仿詞可分音仿和義仿兩類。
(1)音仿。置換現成語詞中部分語音相同或相近的語素,仿造臨時性語言運用單位。
例1:部分學生家長呼吁有關部門限制網絡上的性福廣告。
“性福”的源詞匯形式是常用詞“幸福”,通過“性xìng”——“幸xìng”的諧音置換,仿造出臨時語言運用單位。由于源詞匯形式“幸福”是同義語素構成的合成詞,所以仿造后的語言形式雖失落了源語素“幸”,但“幸”的同義語素“福”保留了“幸福”的語義,因此“性福”的語義=“性”+“幸福”,認知主體會自動完成這種修辭改造。
(2)義仿。置換現成語詞中部分語義相對或相關的語素,仿造臨時性語言運用單位。義仿又分兩種。
(a)相對義仿詞。
例2:小品是大眾藝術,芭蕾舞是小眾藝術。
例3:婦有婦道,男有男道。
例2“大眾”是現成詞,“小眾”只是一個臨時仿造的語言運用單位。生造詞“小眾”不存在于人們的語言經驗之中,但由于現成詞“大眾”的認知引導而產生一定的意義自明性。例3“婦道”是現成詞,《現代漢語詞典》釋為舊時婦女應遵守的行為準則,但漢語詞匯系統中無對應“婦道”的詞匯形式“男道”,這種詞匯系統的缺位現象,是男權文化的產物,仿詞“男道”使這種缺位得到臨時的修復。
有時候,仿詞和被仿詞表面上結構相同,實際上不一樣:
例4:別人幫忙你幫閑。
被模仿的“幫忙”結構上可離析,可以說“幫一個忙/幫不了忙”,仿造出的“幫閑”結構不可離析,不可以說“幫一個閑/幫不了閑”,可見“幫閑”從結構到意義都對“幫忙”有一定的依托性。這種意義的依托性使得臨時語言運用單位“幫閑”可以因為“幫忙”的認知引導而產生一定的意義自明性,同時又修辭化地實現了特定語用環境中無法表達的表達。
(2)相關義仿詞。
例5:“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
“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魯迅《阿Q正傳》)
副詞“十分”是“很”的意思,表示程度深。“九分”不是一個詞(表示分數意義的“九分”是短語),因此,“九分”本身不具有表示程度的意義。但是由于“九分”和“十分”的相鄰關系,認知主體自動完成了從“十分”到“九分”所表示的程度遞減,據此認知“九分得意”所表示的程度略次于“十分得意”。這里,生造詞“九分”依托現成詞“十分”進入言語交際,并且依托現成詞“十分”完成生造詞的語義生成和語義理解。
[辨析1]仿詞與飛白。都是在語用環境支持下置換源語的部分結構元素,完成目標語的語義修辭化建構。區別是:
仿詞是表達者自覺的修辭改造,對應與接受者自覺的修辭理解;飛白是表達者不自覺的語言錯誤,經過接受者自覺的修辭理解,將錯誤的目的語還原為正確的源語。如金庸筆下的韋小寶,因為文化知識缺失和語言遺忘而制造的話語錯誤很多,把“堯舜禹湯”說成“鳥生魚湯”、“駟馬難追”說成“什么馬難追”,韋小寶的錯誤表達,沒有產生不知所云的接受,相反,接受者越過表達者的錯誤,產生正確接受。之所以產生這種現象,是因為接受者的經驗世界中保留著與表達內容相關的語言記憶,作為一種“前語言結構”,有關“堯舜禹湯”的語音經驗,自動修復了“鳥生魚湯”的表達錯誤,而有關“駟馬難追”的語音—語義經驗,也自動修復了“什么馬難追”的表達錯誤。
[辨析2]仿詞與牽帶。兩者語詞的使用都含有模仿的痕跡。區別是:
牽帶所帶出的目標語都是現成的,可順手拈來;仿詞所仿出的目標語不是現成的,而是表達者根據語境臨時創造的。所以,牽帶雖有“模仿”痕跡,但并非新造;而仿詞則既有模仿,又有創造。
[辨析3]仿詞與同異。見“同異”條。
[辨析4]仿詞與同字。見“同字”條。
[辨析5]仿詞與仿擬造詞。都是在詞匯層面運用模仿性手段的語言行為。區別是:
(1)仿詞是一種修辭現象;仿擬造詞是一種詞匯現象。
(2)仿詞是臨時的語言運用,臨時仿造的詞,只用于特定語境,不進入詞匯系統;仿擬造詞所造的詞進入詞匯系統,因此是固定的。
(3)仿詞的能產性有限,相對義仿詞可能是封閉性的,如“陰謀——陽謀”、“文化——武化”;仿擬造詞具有很強的能產性,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特征,如根據“導游”,通過填補空符號的方式,仿造出“導醫”、“導播”、“導購”、“導讀”等新詞。
上一篇:什么是仿語修辭手法
下一篇:什么是接喻修辭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