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沨(約公元1198年前后在世)字文孺,東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金章宗承安中前后在世??。
黃山道中
小穀城荒路屈盤,石根寒碧漲秋灣??。
千章秀木黃公廟,一點飛雪白塔山。
好景落誰詩句里?蹇驢馱我畫圖間。
膏肓泉石真吾事,莫厭乘興數往還。
起聯寫去黃山的道路,點足題意,寫黃山位于一邊遠荒鄙的小鎮之外,石板路屈折盤旋,道傍伴隨著一灣寒冷的秋水。道路是如此之艱難,而詩人卻執意前去造訪,暗示出黃山之名勝風光確實很吸引人。
次聯即緊承首聯,寫黃山的名勝風光。黃石公的廟宇掩映在高大挺拔的樹叢之中,古樸森嚴,而遠處的白塔山頂點綴著一抹銀亮的雪痕。這一聯景句乃詩人精心選景精心結撰之筆,不僅對仗工穩,而且在設色上頗具匠心。黃公廟古樹掩映,色調濃暗;白塔山飛雪點綴,色調踢亮,形成鮮明的對比。
三聯由描寫轉向議論,“好景落誰詩句里,蹇驢馱我畫圖間”是詩人的名句。這聯的好處不僅在于構思奇妙,不說景在詩中,而說詩人自在景中,便覺新警動人,而騎著蹇驢緩緩前行,更顯出山水畫卷之長,美不勝收;而且在于道出了即目寫景、觸物興感是詩歌創作的一條重要美學規律。當然,不是任何人皆具有此等審美敏感的,趙秉文說得好:“浮光林杪水參差,竟想先生得句時。千古黃山山下路,蹇驢不是少人騎。”(《題李平夫畫黃山蹇驢詩圖》)黃山景色人人皆見,只有詩人具有審美的眼光、才能和情懷,方能寫出此情此景。
尾聯寫自己對山林泉石自然美的愛好程度很深,已經深入膏肓,不可更改,今后有機會一定要經常來游黃山,為詩篇留下裊裊不盡的余意。
上一篇:盧摯《清平樂·行郡歙城寒食日傷逝有作》詩詞選鑒賞
下一篇:完顏琦《思歸》詩詞選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