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隱·夏州①胡常侍②
百尺高臺勃勃州③,大刀長戟漢諸侯。
征鴻過盡邊云闊,戰馬閑來塞草秋。
國計已推肝膽許,家財不為子孫謀。
仍聞隴蜀由多事④,深喜將軍未白頭。
【注釋】
①夏州:古地名,在今陜西省靖邊縣紅墩界鄉白城子村。南北朝時赫連勃勃稱夏王,筑統萬城都之,公元431年,北魏滅其國,先改統萬城為統萬鎮,不久即改為夏州,治巖綠縣。隋改置朔方郡于此,唐復為夏州。
②常侍:官名,皇帝的侍從近臣。秦漢有中常侍,魏晉以來有散騎常侍,隋唐內侍省有內常侍,均簡稱常侍。魏、晉以下的散騎常侍,均由士人充當。唐詩人高適,人稱高常侍,所任即散騎常侍。唯東漢之時常侍由宦官充當,如靈帝時的張讓等十常侍宦官。
③百尺高臺勃勃州:勃勃州,指夏國暴君赫連勃勃占據的地方。當年赫連勃勃曾殺人如麻,積數萬人頭為“京觀”,名曰“骷髏臺”。他修筑的城池高大堅硬,鐵錐也扎不進去。這里詩人提及此典故,并非諷刺,而是言其雄壯威武。
④由多事:經常有事端發生。
賞析
這首詩是羅隱到夏州時,贈給鎮守當地的胡常侍的一首詩。詩人首先從典故起興,用赫連勃勃的百尺高臺來渲染夏州要塞的威武雄壯。然后馬上進入正面描寫,只見胡常侍的部隊軍容整齊,兵強馬壯,大刀長戟,驍勇善戰。鴻雁遠飛,消失在遼闊的天際,戰馬閑來,牧放在塞上的草原。將軍您早已胸懷社稷,為國家披肝瀝膽,而不會求田問舍,為子孫謀取錢財。隴蜀一帶從來是兵家必爭、事端多發之地,可喜的是您正值盛年,有您鎮守要塞,實乃民族之幸、社稷之幸啊!這里詩人給了胡常侍很高的贊譽和鼓勵,這在羅隱的作品中是比較特別的。尤其是“國計已推肝膽許,家財不為子孫謀”一句最為精辟,成為歷代官員廉潔奉公的座右銘。今天讀來,依然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上一篇:古詩《王維·觀獵》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趙師秀·有約》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