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劉
(一九五八年)
千載長天起大云,中唐俊偉有劉。
孤鴻鎩羽悲鳴鏑,萬馬齊喑叫一聲。
【題解】
劉(?-849)字去華,唐幽州昌平(今屬北京)人。新舊唐書皆有傳。《舊唐書·劉傳》載:“寶歷二年(826年)進士擢第。博學善屬文,尤精《左氏春秋》。與朋友交,好談王霸大略,耿介嫉惡,言及世務,慨然有澄清之志。自元和末,閽寺權盛,握兵宮闈,橫制天下,天子廢立,由其可否,干撓庶政。……文宗即位,恭儉求理,太和二年(826年)策試賢良……唯切論黃門太橫,將危宗社。”劉在策論中直言:“臣以為陛下宜先憂者,宮闈將變,社稷將危,天下將傾,海內將亂。此四者,國家已然之兆。故臣謂圣慮宜先及之。”他還說:“奈何以褻近五六人,總天下大政,外專陛下之命,內竊陛下之權,威懾朝廷,勢傾海內,群臣莫敢指其狀,天子不得制其心??。禍稔蕭墻,奸生帷幄……此宮闈之所以將變也。”劉策論,煌然正大,切中時弊,由于中官當道,考官亦不敢將劉留于籍中。登科之人李邰謂人曰:“劉不第,我輩登科,實厚顏也。”后,劉雖在令狐楚、牛僧孺幕任閑職,終未為朝廷大用。后竟遭宦官誣陷,貶柳州司戶參軍,內遷澧州員外司戶,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客死楚地。毛澤東讀《舊唐書·劉傳》,對劉對策大加贊賞,旁加批語曰:“起特奇”。評之不足,復以詩詠之。
【注釋】
[鎩羽]羽毛摧落。謂劉遇害。
[萬馬齊喑]喻氣氛沉寂。清龔自珍《己亥雜詩》:“萬馬齊喑究可哀。”喑,啞。
【品評】
英才不用,則世隱其名。
劉生當中唐。王朝中期,多是一個運命轉化的時期,保之不易,失之無救,生于此世,多悲劇人物。劉忠而見疏,直而遇害,可發仁人志士一嘆。
第一個為劉之死表示哀婉的,是李商隱。他一共寫了五首關于劉的詩,其中四首竟是悼念決策機構的。其《哭劉司戶()二首》之二云:“有美扶皇運,無誰薦直言。已為秦逐客,復作楚冤魂。湓浦應分派,荊江有會源。并將添恨淚,一灑問乾坤。”
毛澤東贊劉,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領袖級的肯定。第一句“千載長天起大云”,亦興亦比,既用那朵一千多年前出現于“長天”的“大云”,烘托主題,襯托人物;又是將“大云”指喻劉。漢京房《易飛候》:“視四方常有火云,五色具而不雨,其下賢人隱。”此詩“大云”,不一定用這典故,但亦不妨礙作此解。第二句,“中唐俊偉有劉”,是放在一段大歷史里稱贊的,又是點題。三、四句,詩意陡轉,“孤鴻鎩羽悲鳴鏑”指劉遇害,“萬馬齊喑叫一聲”贊劉吶喊。兩句詩,兩個比喻形象:“孤鴻”、嘶“馬”,都是一個人,但一“悲”一贊,感情有別。尤其結句之壯,讓人扼腕。“叫一聲”有古例可循。蘇軾《三馬圖贊引》:“時西域貢馬,首高八尺,龍顱而鳳膺,虎脊而豹章,出東華門,入天駟監,振鬣長鳴,萬馬皆喑。”一馬鳴,萬馬喑,良馬劣馬已判。
劉的“叫一聲”其實是維護自己的“說話權”。因言致禍,千古哀之。茍事關國家民族,即便啞者,都該“叫一聲”的。允不允人“叫”,反證了國家文明開化程度。而如何對待人叫,則常常是令當代政治家頗費思量的課題。或者這一課題也正好能難住詩人。
上一篇:毛澤東《賀新郎·別友》詩詞賞析
下一篇:毛澤東《七絕·屈原》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