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縱宇一郎東行
云開衡岳積陰止,
天馬鳳凰春樹里。
年少崢嶸屈賈才,
山川奇氣曾鐘此。
君行吾為發浩歌,
鯤鵬擊浪從茲始。
洞庭湘水漲連天,
艟艨巨艦直東指。
無端散出一天愁,
幸被東風吹萬里。
丈夫何事足縈懷,
要將宇宙看稊米。
滄海橫流安足慮,
世事紛紜從君理。
管卻自家身與心,
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
諸公碌碌皆馀子。
平浪宮前友誼多,
崇明對馬衣帶水。
東瀛濯劍有書還,
我返自崖君去矣。
【注釋】七古:七言古體詩。每句七個字,句數不限。偶句押韻,可以換韻。不必平仄對仗,不像律詩絕句。
送縱宇一郎東行:送別縱宇一郎向東遠行日本留學。縱宇一郎,羅章龍的化名。在一九一五年與毛澤東初次通信時已經開始使用。一九一五年九月,毛澤東以“二十八畫生”的筆名向長沙各校發出“征友啟示”,首先響應的就是羅章龍,所用的也是化名,即縱宇一郎。學會為羅章龍等決定去日本的會員在長沙北門外的平浪宮設宴餞行。毛澤東以“二十八畫生”的筆名,寫下此詩,贈予羅章龍。這首詩最早非正式地發表在一九七九年第十期《黨史研究資料》,由羅章龍撰寫的《回憶新民學會·由湖南到北京》一文。羅章龍,(一八九六~一九九五),又名璈階,字仲言,號文憲,湖南瀏陽人。一九一五年在長沙第一聯合中學讀書時與毛澤東相識。毛澤東創建新民學會時,他是最早的會員之一。一九二○年十月,李大釗等同志創建北京共產黨小組,他是主要成員之一。一九二一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三年六月,在中共三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并成為五人中央局成員。一九二七年四月,在中共五大上繼續當選為中央委員。一九三一年一月,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前后,因進行右傾分裂主義活動,被開除黨籍。后歷任河南大學、西北聯合大學、湖南大學等校教授。逝世前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革命博物院顧問。
云開:云霧散開。
衡岳:南岳衡山。位于湖南中部,山勢雄偉,盤回數百里,有七十二峰。主峰祝融峰海拔一千二百九十米。這里代指長沙、湖南。
積陰:積累多日的陰寒之氣。
天馬鳳凰:山名。岳麓群峰中,有大、小天馬山,附近還有鳳凰山。天馬、鳳凰,同時又是傳說中的靈異動物,它們的出現象征著圣賢的出世。
屈賈:戰國時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和西漢杰出的政論家賈誼,都曾貶謫于長沙。《史記》將二人合為一傳,故后人常將二人合稱屈賈。在中國歷史上,屈賈被作為才華的象征。在與毛澤東交誼過程中,羅章龍曾賦詩酬答,有句:“文喜長沙賦,騷懷楚屈平。”
山川奇氣:山與河的靈異之氣。古人認為這是產生杰出人才的自然環境。
鐘此:聚集于此。鐘,聚集。此,指以長沙為中心的湘江流域。
浩歌:高歌,大歌。指本詩。
鯤鵬:大鵬鳥。
擊浪:展開翅膀拍打起巨大的浪花。
從茲始:從此開始。
漲連天:高高漲起與天相連。
艟艨巨艦:大輪船。艟艨,即“艨艟”,本指大型戰艦。
直東指:徑直向東方前進。
無端:無緣無故。柳永《女冠子》:“好天良夜,無端惹真千愁萬緒。”
幸:幸好,幸虧。
吹萬里:吹散到萬里之外,形容被吹得無影無蹤。萬里,虛數,形容遠。
縈懷:牽掛于心。
看稊米:看成稊米一樣小。稊米,像小米一樣小而結實。《莊子·秋水》:“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太倉乎?”
滄海橫流:海水涌出海岸、海堤。喻指巨大的社會政治變亂。
安足慮:哪里值得顧慮。
紛紜:雜亂的樣子。
管卻:管住。
名世:著名于世。
五百年:《孟子·公孫丑》:“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表明詩人想建萬世奇功,立千秋偉業的勃勃雄心。
公:對尊長或平輩中德高望重者的尊稱。
碌碌:平庸無能。
皆馀子:都是多余的人。
平浪宮:長沙北門外一處道教宮觀,附近有碼頭。
崇明:位于長江口的崇明島。原系一沙洲,由長江泥沙堆積形成,唐初時露出水面。
對馬:日本島名,屬長崎縣。在朝鮮海峽內。
衣帶水:一衣帶水。比喻崇明島與對馬島之間的海域像衣帶一樣狹窄,形容距離近。
東瀛:日本。本指東海,因日本在中國東方,且隔海,所以指代日本。
濯劍:洗劍。指留學,刻苦自勵,成就學問。以劍自喻,謂有志革新,是當年一般求上進青年中的風氣。
有書還:有書信寄回。
我返自崖君去矣:我從送別的江岸返回,而你遠走了。崖,岸。《莊子·山木》:“送君者皆自崖而返,君自此遠矣。”
【譯文】云開霧散,衡山積累多日的陰寒之氣也開始散盡了,
天馬山鳳凰山也開始迸發出勃勃生機。
山河的靈異之氣孕育了這里的杰出人才,
就讓我為你高歌一曲,
從這里開始我們為了理想的拼搏奮斗。
洞庭湖水高高漲起,與天相連,
大型的艦船開始向東方行進。
無緣無故生出的一懷愁緒型號已經被東風吹散得無影無蹤。
能有什么事值得大丈夫牽腸掛肚呢,
我們應該把宇宙看得像米粒一樣渺小。
國家的憂患怎么值得你去顧慮呢,
這些事情都在等待著你去打理。
只要做人嚴于律己,心胸中的理想抱負就不會泯滅。
你的流芳百世就會讓其他庸碌無為的人成為多余的人。
平浪宮見證了我們的友誼,
就好象崇明島和對馬島一衣帶水。
希望你在日本留學的日子里多給我寫信,
而我會從別的江岸返回,你卻遠走了。
【賞析】這首詩通過描寫送別朋友去日本求學的情境,真摯地表現了滿懷理想的青年革命者之間的惜別之情并決心做出一番事業的美好祝愿。
此詩于沉郁中寓含大氣,雖名為贈縱宇一郎,實為自況。詩引瀟湘之景如衡岳、天馬、鳳凰、洞庭,引瀟湘人物如屈原、賈誼入詩,凸顯地方特色。詩人博聞強記,一生飽覽經史,善用典故。與湖湘有關的典故用在此詩中,仿若信手拈來。作者將寫景、敘事、抒情、說理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情景交融,情理相關,貼情切景,顯得神定氣足,散發出積極的浪漫主義氣息。
這是毛澤東在學生時代留下的最后一首詩,既抒送別之情,又寫互勉之理。“滄海橫流”,是這首詩的進代背景,心憂國患,銳意進取則體現這首詩的思想深度。
水擊殘句
自信人生二百年,
會當水擊三千里。
【注釋】會當:定當,定會。杜甫《望岳》:“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水擊三千里:《莊子·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
水擊:作者自注,“水擊:游泳。”
【譯文】我相信只要人的壽命能夠達到二百年,
我就一定能夠劈波斬浪,
游出三千里那么長的江水。
【賞析】這兩句詩寫于何時,今不可考。毛澤東在批注中只說“當時有篇詩”,“當時”指一九一四年春~一九一八年夏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求學期間。
古人有言:“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但醫學專家的研究資料表明:“人生不滿百”的說法并不準確,在良好的社會大環境和家庭小環境中,人的壽命可以延長到一百二十歲~一百五十歲。毛澤東在這里說“二百年”,因為是運用詩歌寫作中的夸張手法,也因為他當時青春年少,又經常堅持鍛煉,體魄健康,意志堅強,有這種“自信”,也在情理之中。
他青年時代的摯友羅章龍回憶說:當時有不少同學稱毛澤東為“毛奇”。有位叫陳贊周的同學,曾如此評價道:“潤之氣質沉雄,確乎我校一奇士,但擇友甚嚴,居恒鶩高遠而卑流俗,有九天俯視之概。觀其所為詩文,戛戛獨選,言為心聲,非修養有素不克臻此!”
青年毛澤東善古體詩,是一“奇”;他的詩,語出驚人,是又一“奇”。“自信人生二百年”,便是寫照。“會當水擊三千里”句,更是驚世駭俗,既再現了青年毛澤東劈波斬浪的英姿,更顯示了青年毛澤東鯤鵬展翅的雄豪。雄豪與奮斗要相得益彰。雄豪體現在不斷奮斗之中,惟有奮斗才能體現非凡的氣概。“會當水擊三千里”,固然雄豪之極,但“盛夏水漲,幾死者數”,不奮斗就不能“水擊三千里”。
續李白《梁甫吟》斷句
(……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
長揖山東隆準公。
入門游說騁雄辯,
兩女輟洗來趨風。
東下齊城七十二,
指揮楚漢如旋蓬。
狂生落拓尚如此,
何況壯士當群雄!)
不料韓信不聽話,
十萬大軍下歷城。
齊王火冒三千丈,
抓了酒徒付鼎烹。
【注釋】韓信:漢初名將。淮陰人。與劉邦等共同建立了漢政權,被封為楚王。公元前二○一年,被人誣告謀反,降為淮陰侯。公元前一九六年,被呂后與蕭何設計縛斬于長樂宮。
歷城:指歷下邑。在今山東濟南市郊。
齊王:指田廣。秦末漢初,其伯父田儋、父親田榮相繼自立為齊王。田榮被項羽擊殺后,田廣即齊王位。
火冒三千丈:盛怒的樣子。火,怒火。三千丈,極言怒火之大。
酒徒:指酈食其。陳留高陽鄉人。本為里監門吏。初次去見劉邦時,劉邦正洗腳,通報的人說,來者戴著高山冠,穿著儒生服,劉邦說:“未暇見儒人也。”通報的人去回復鄙食其,酈按劍說:“走!復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復得見。酈食其入見后,向劉邦獻計,奪取了陳留,被劉邦稱為廣野君。后又自請去游說齊王田廣歸漢。齊王輕信了他的話,放棄了對漢軍的防御,并與酈每日縱酒取樂。劉邦于是派韓信趁機奪取了齊的許多郡縣。公元前二○三年,酈食其被齊王烹殺。
【譯文】您難道沒看見出身貧寒的高陽酒徒酈食其,
前往山東去求見沛公劉邦,希望得到隆重的接待。
沛公劉邦正在洗腳,一時來不及迎接,
酈食其聞知以為劉邦怠慢他,
就對負責通報的人說:
“回去,告訴沛公,我不是什么儒生,
我是來找他喝酒的高陽酒徒!”
酈食其見到劉邦之后,
向他獻計并表示愿意為劉邦去游說齊
王田廣投降漢軍。
沒想到韓信撕毀停戰協議,
攻占了齊國許多城市,齊王大怒,
命令把酈食其下油鍋烹殺了。
【賞析】李白在《梁甫吟》中八句是寫酈食其的故事。李白肯定“落拓”的酈食其“東下齊城七十二”,“壯士當群雄”的業績,意在寄托自己不得志的情感。一九七三年七月四日毛澤東與人談話時,談到秦始皇的功績,說李白的《梁甫吟》也對秦始皇作了肯定,從而又談到《梁甫吟》對酈食其的故事說得不完全。他說:
早幾十年中國的國文教科書就說秦始皇不錯了,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就是李白講秦始皇,開頭一大段也是講他了不起:“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一大篇,只是屁股后頭搞了兩句:“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就是說他還是死了。你李白呢?盡想做官!結果充軍貴州,走到白帝城,普赦令下來了。于是乎,“朝辭白帝彩云間”。其實,他盡想做官。《梁甫吟》說現在不行,將來有希望。“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指揮楚漢如旋蓬”。那時神氣十足。我加上幾句,比較完全:“不料韓信不聽話,十萬大軍下歷城。齊王火冒三千丈,抓了酒徒付鼎烹”,把他下了油鍋了。
毛澤東上面這段話,一是對李白肯定秦始皇之后,又在“屁股后頭搞了兩句”很不滿意;二是續寫酈食其的故事,意在闡明李白“盡想做官”,關鍵要把握現實。毛澤東這次談話,是因為外交部的一份評述美蘇關系的簡報,頗與自己的觀點不符,有些不悅而引發出來的。談話中,他提出:“我正式勸同志們讀一點書,免得受知識分子的騙。”可見,他談史論詩,并非單純地討論學術問題。
上一篇:《給彭德懷同志》鑒賞
下一篇:莫干山,毛澤東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