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語
誰道田家樂?春稅秋未足!
里胥扣我門,里夕苦煎促。
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
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
前月詔書來,生齒復版錄;
三丁藉一壯,惡使操弓韣。
州符今又嚴,老吏持鞭樸。
搜索稚與艾,惟存跛無目。
田閭敢怨嗟,父子各悲哭。
南畝焉可事?買箭賣牛犢。
愁氣變久雨,鐺缶空無粥;
盲跛不能耕,死亡在遲速!
我聞誠所慚,徒爾叨君祿;
卻詠《歸去來》,刈薪向深谷。
題解
康定元年(1040年)六月,為了防御西夏,宋仁宗匆匆忙忙地下詔征集鄉兵,加強戒備。而官吏們借此胡作非為,致使人民未遭外患,先遇內殃,上下愁怨,情景凄慘。梅堯臣滿含同情地記錄了田家的語言,深刻揭示出了民生的疾苦。
句解
誰道田家樂?春稅秋未足!里胥扣我門,里夕苦煎促。
誰講田家快樂呢?春天的租稅,到秋天還未能交足。地保、里長敲打我家的門,正沒早沒晚地催迫交稅。“里胥”,指地保一類的公差。
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
盛夏五、六月,水澇成災,白水比住房還高,豆類、谷類都受到嚴重的災害。“潦”同“澇”,指積水。
前月詔書來,生齒復版錄;三丁藉一壯,惡使操弓韣。州符今又嚴,老吏持鞭樸。搜索稚與艾,惟存跛無目。
這八句是訴說除了租稅剝奪和天災威脅之外,兵役又帶來嚴重的災難。在1040年夏天,西夏攻宋,朝廷增置河北、河東、京東西諸路弓手,襄城地處京西路,之前朝廷詔書下來登記人口,三丁抽一壯丁,強迫人民操持弓箭。當時州里又下了公文,嚴緊地催迫,老吏拿著鞭子和敲樸,到鄉下來搜索,連老年和幼年,也都在抽兵之列。幸免于役的,只有跛子和瞎子。“生齒”,指人口。“板錄”,同“版錄”,在簿冊上登記人口,稱版錄。“惡使”,迫使。“弓韣”,弓和弓套。“艾”,五十歲叫艾,這里指超過兵役年齡的老人。
田閭敢怨嗟,父子各悲哭。南畝焉可事?買箭賣牛犢。
面臨重重追迫,田家哪敢怨嗟,只有父子相持悲哭。種田地哪還再有指望,為了買下弓箭,只好把牛犢賣掉。
愁氣變久雨,鐺缶空無粥;盲跛不能耕,死亡在遲速!
淫雨不止,天意愁怨,鍋子里、罐子里連稀粥都裝不上了。瞎子和跛子都沒有勞動力,不能耕種,死亡只在早晚之間了。“鐺缶”,指鍋和罐。
我聞誠所慚,徒爾叨君祿;卻詠《歸去來》,刈薪向深谷。
作者是地方官,聽完田家悲酸的訴說,感到內心的慚愧。他自己身為縣令,徒然受到從人民身上剝奪來的官俸的供養,卻不能為人民解除憂患,拯救民眾于水火之中,只好吟誦《歸去來辭》,學陶淵明棄官歸田,回到深山幽谷,砍伐薪柴,自食其力。“徒爾”,徒然。“叨”,不配享受的待遇而享受了叫“叨”。
評解
這首五言古詩反映了北宋田家生活的痛苦,分為兩部分。詩的第一部分全是田家自訴之語。結尾四句是第二部分,是詩人聽了田家語所興的感慨。全詩樸質無華,感情深厚。
梅堯臣
作者簡介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少時應進士不第。歷任州縣官屬。皇祐初期賜進士出身,授國子監直講,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曾預修《唐書》。詩風古淡,對宋代詩風的轉變影響很大,與歐陽修同為北宋前期詩文革新運動領袖。
上一篇:范仲淹《漁家傲·秋思》邊塞軍旅詞作
下一篇:張元干《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抗金主戰愛國詞作